當前位置:首頁 - 民間偏方大全 - 中醫的望聞問切(二)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中醫的望聞問切(二),偏方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中醫的望聞問切(二)

中醫的望聞問切(二) 其他 中醫常識 聞
聞診包括聞聲音和嗅氣味,如病人語聲低弱,少氣懶言,多為虛證,語聲響亮,煩躁多言,為實證,喘息氣粗,喉中痰鳴為哮證,乾咳無痰是肺燥,咳聲低弱為肺虛。口臭多屬胃熱,口出酸臭氣味是有宿食,大便臭穢主熱證,氣腥為寒證,小便臊臭或混濁多屬濕熱,白帶臭穢屬濕熱,量多氣腥屬虛寒。問問診內容涉及範圍很廣,是獲取疾病信息的重要途徑,很多名老中醫非常重視問候,問診包括問一般情況,問生活史,問家族病史和既往病史,問起病,問現在症,明朝張景岳曾編有十問歌:「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謁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眼藥三機變,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佔驗。」對需問內容做了一個概括。切切診最常見的為切脈,甚至成為中醫的特徵形象,中醫認為全身血管四通八達,密佈全身,在心肺作用下循環週身,只要人體任何地方發生病變,就會影響氣血的變化而從脈上顯示出來,中醫通過診脈也可以瞭解全身氣血的情況,清朝江筆華有診脈歌:「病人雙腕,高骨定為關,寸脈量虎口,尺脈准臂彎,左寸心包絡,左關膽與肝,左尺司何職,膀胱腎余焉,右寸胸中肺,胃脾屬右關,要知大腸腎,右尺自昭然--」明朝李時珍著有《瀕湖脈學》詳細介紹了二十七種脈象及主病,但脈理幽微,其體難辨,心中易了,指下難明,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故有「切而知之謂之巧」之說,初學不易掌握,臨症日久自有心得。總之,四診在病中各有其獨特作用,不能相互取代,要想對疾病作出全面正確的判斷必須做到四診合三,將四者有機結合起來,聯合運用,缺一不可,有人認為,中醫看病,只是摸脈看舌這種說法是不夠全面的。中醫對四診所收集的疾病有關資料,和中醫理論知識及臨床經驗相結合,然後得出結論,但疾病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症狀,體征表現得複雜,有時還會出現假象,如:「大實有羸狀,至虛有盛候」「真寒假熱真熱假寒」,這就要求醫生積極思考客觀分析認真甄別,或「捨脈從症」或「捨症從脈」,透過現象抓住疾病的本質,做到準確論斷,治療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pianfang_3.php?id=4927&s=1215526589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