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會(英文:Paris Peace Conference,法文:Conference de paix de Paris,德文:Pariser Friedenskonferenz)是一戰結束後的1919年,勝利的協約國集團為解決戰爭所造成的問題以及奠定戰後的和平而召
我們曾得知,1914年9月6日,600輛巴黎出租車挽救了法國免於災難。 它們運送了6000名官兵增援前線,以使法國和英國軍隊得以進攻在巴黎東側平原(現在是巴黎迪士尼樂園所在地)犯下大錯
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戰事從1916年2月21日延續到12月19日,德法兩國投入100多個師兵力,軍隊死亡超過25萬人,50多萬人受傷。傷亡人數僅次於索
《凡爾賽條約》或《凡爾賽和約》,全稱《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 (協約國)對戰敗國(同盟國)的和約。協約國和同盟國於1918年11月11日宣佈停火,經
長期的塹壕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最主要的軍事特點。戰爭爆發後不久便從機動戰轉入陣地戰,西線形成了400多英里長的築壘塹壕系統。整個戰爭期間,每一次交戰都是一場可怕的屠殺和
在一戰中遭受重大損失的德國,為什麼用短短二十年就走出了戰敗的陰影?
對二戰中的德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1870年,德國剛剛由一個封建的農業國家(普魯士)統一全國。論實力,德國是歐洲大國中最後一個崛起的。那時,
提起一戰與二戰,總讓人覺得德國是孤軍作戰。一戰前夕,德國有兩大盟友--意大利與奧匈帝國。可是,意大利在大戰之際,就被對方陣營誘惑而變換了門庭。而奧匈帝國,為歐洲五強
在有關馬恩河戰沒的各種傳聞中,圍繞福煦部分的最包羅萬象,卻也最無實質內容。日前仍有許多人相信的一種說法是,福煦以反攻使整個戰事落幕,並且曾將普魯士禁衛師「趕進聖貢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敵對雙方是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和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戰爭伊始,在眾多立場上同情英美的美國並無意捲入。8月18日,美國總統威爾遜宣佈
德皇威廉二世Kaiser Wilhelm II von Deutschland (1859年1月27日—1941年6月4日) ,德意志帝國皇帝(1888-1918),他繼承了一個歐洲最強大的帝國,有著旺盛的精力和聰明的頭腦,當其盛時,一言一行都
19世紀末,快速崛起的德國與另一個新興國家美國迎頭相撞,為清除「攔路虎」,德國曾計劃遠征美國。「德國戰艦炮轟曼哈頓,德軍士兵湧上紐約街頭……」——聽起來有點天方夜譚
19世紀末,軍事戰略家馬漢提出「海權論」。醉心其中的威廉二世希望能建造一支稱霸海洋的艦隊,與當時的海上第一強國英國一較高下。在隨後的英德軍備競賽中,德國在短短十年內
一戰期間,阿拉斯是同盟國與協約國軍隊爭奪的焦點:一旦奪占阿拉斯就等於洞開了巴黎的門戶,整個法國便岌岌可危。從1914年到1916年,阿拉斯幾易其手,1916年戰事日趨緊張,阿拉斯
「日子一天天過去,對時間的消逝已經麻木,進攻、防禦、反擊交替,屍體在雙方的塹壕之間如山丘一樣漸漸隆起。」如雷馬克在《西線無戰事》中描述的那樣,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慘烈
亞眠戰役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後戰局中,英法軍隊對德軍發起的一次進攻戰役。 協約國軍隊指揮部擬訂的亞眠戰役計劃,是要肅清亞眠突出部的德軍,消除其對亞眠和巴黎-亞眠鐵路
國際社會打擊「伊斯蘭國」(IS)的戰局發生重大變化。12月28日,伊拉克政府軍與民兵在美軍空中掩護下,發起凌厲地面攻勢,一舉收復中部重鎮拉馬迪。此役是2015年5月以來反恐聯軍的重
第一次世界大戰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場王朝毀滅戰爭,一戰後封建皇權徹底衰落。溫莎家族統治的大英帝國江河日下;霍亨索倫家族對於德意志帝國的統治、羅曼諾夫家族對於沙俄帝國
經濟是一個國家的生命,經濟決定政治;衰敗的經濟無疑是英國推行綏靖政策的歷史動因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經濟一片蕭條,即使是戰勝國的英國,直接損失達120億英鎊
1918年11月3日,基爾港的8萬水兵起義,建立了全國第一個工兵代表蘇維埃,吹響了德國十一月革命的號角。基爾水兵起義是德國十一月革命的起點,同時也導致德國被迫宣佈停戰,第一
「素傑斯卡戰役」是怎麼樣的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黑暗時期,為了反法西斯的最終勝利,世界上不少的反法西斯鬥士們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