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使用說明:此藥方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穿粉散
穿粉散 【來源】《醫宗金鑒》卷六十五。 【組成】輕粉(研,隔紙微炒)穿山甲(炙)鉛粉黃丹各9克(水飛) 【用法】共研極細末。香油調敷患處。 【主治】旋耳瘡。生於耳後縫
穿山甲散
穿山甲散 【來源】《古今醫統》卷八十三。 【組成】穿山甲(灰炒燥)鱉甲(醋炙)赤芍葯大黃(炒)干漆(炒令煙盡)桂心各30克川芎芫花(醋炒)當歸各15克麝香0.3克 【用法】上
穿癭丸
穿癭丸 【來源】《普濟方》卷二九四。 【組成】通草60克杏仁(去皮、尖,研)牛蒡子(去油)各30克射干昆布(去鹹)訶黎勒海藻(去鹹)各120克 【用法】上藥為細末,煉蜜和丸
瘡癤消腫膏
瘡癤消腫膏 【來源】《常用中成藥》(上海中華製藥廠方)。 【組成】白芷獨活大黃地丁草各佔3.6%天花粉占5.7%川烏南星蒼朮松節油各佔1.4% 【用法】用凡土林(占74.3%
瘡科流氣飲
瘡科流氣飲 【來源】《醫宗金鑒》卷四。 【組成】人參厚樸(姜制)桔梗防風紫蘇黃耆(鹽水炒)枳殼(麩炒)當歸;白芍(酒炒)肉桂烏藥甘草各3克川芎南木香白芷檳榔各2克生薑1
瘡藥消風散
瘡藥消風散 【來源】《普濟方》卷二七二, 【組成】蔥白10莖(細搗)豬油(去膜,搗)白礬輕粉水銀各等分 【用法】上為細末。調敷患處。 【主治】諸瘡腫痛。
吹鼻碧玉散
吹鼻碧玉散 【來源】《聖濟總錄》卷一○六。 【組成】消石0.3克龍腦3克青黛3克 【用法】上三味,共研細末。每用少許,搐兩鼻內。 【主治】熱邪攻沖,目睛疼痛。
吹鼻六神散
吹鼻六神散 【來源】《景岳全書》卷六十。 【組成】焰消(提淨)15克白芷雄黃乳香(制)沒藥(制)腦荷葉各3克 【用法】上藥為細末,瓷罐收貯。先令病人口含水,然後將藥末
吹鼻去障翳方
吹鼻去障翳方 【來源】《聖濟總錄》卷一一一。 【組成】波斯青黛(水上浮者)0.3克瓜蒂7枚(研末)母丁香7枚(研末)麝香(研)龍腦(研)各0.3克 【用法】上五味,同研如粉,瓶
吹鼻散
吹鼻散 【來源】《聖濟總錄》卷十五。 【組成】蘆薈龍腦(研)瓜蒂(搗)消石(研)各等分 【用法】上藥研末。每用少許,吹於鼻中, 【主治】腦風頭痛。
吹鼻通關散
吹鼻通關散 【來源】《喉科心法》卷下。 【組成】豬牙皂角30克(打碎)絲瓜子36克北細辛9克干蟾酥1.5克 【用法】先將牙皂、絲瓜子用新瓦文火炙千存性,共研細末,再加上
吹喉青黃散
吹喉青黃散 【來源】《白喉條辨》。 【組成】飛青黛西牛黃老式大泥冰少許(新式者不可用)西瓜霜西月石濂珠 【用法】上藥研極細。用吹喉中。若咽燥者,用上白蜜,或鮮嫩
吹喉散1
吹喉散1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七。 【組成】蒲黃30克盆消240克青黛45克 【用法】上藥用瓷罐盛,加生薄荷汁660毫升,慢火熬干,研細。摻於口內,或吹入喉中
吹喉散2
吹喉散2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十一。 【組成】消120克(別研)甘草末30克(生) 【用法】上藥研勻。每用1.5克,干摻口中。如腫甚者,吹入喉內。 【主治】咽喉腫痛。
吹喉散3
吹喉散3 【來源】《咽喉經驗秘傳》。 【組成】青黛山豆根芒消冰片硼砂明礬牛黃 【用法】上藥研為細末。先服甘桔湯嗽過,再將上藥吹入喉中。 【功用】清熱解毒,利咽消
吹喉十寶丹
吹喉十寶丹 【來源】《喉科集腋》捲上。 【組成】牛黃0.9克大貝0.9克人中白(鍛)1.5克琥珀1.5克青魚膽1.5克(大者)珍珠1.8克梅片0.15克人指甲1.2克馬勃0.9克硼砂1.2克
吹喉玉鑰匙
吹喉玉鑰匙 【來源】《喉痧證治要略》。 【組成】炒殭蠶1.5克西月石15克玄明粉15克飛辰砂1.5克梅冰1.5克 【用法】先用月石傾入銅勺內烊化,再下玄明粉,煉枯,研極細
吹口丹
吹口丹 【來源】《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組成】黃連青黛孩兒茶冰片 【用法】上藥為末,吹患處。 【主治】小兒口疳。
吹霞散
吹霞散 【來源】《審視瑤函》卷三。 【組成】白丁香3克白及白牽牛各9克 【用法】上藥研至細膩無聲,放舌上試過,無滓方收貯。每日點眼三次。重者不出一月全愈,輕者朝
春冰散
春冰散 【來源】《御藥院方》卷九。 【組成】大黃(生)30克盆消60克薄荷甘草(微炒)各90克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6克,食後用新水150毫升調服,入蜜少許亦可。 【主治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