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使用說明:此藥方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明目地黃丸5
明目地黃丸5 【來源】《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上海方)。 【組成】熟地240克茯苓牡丹皮(酒炒)各90克澤瀉(鹽酒炒)90克懷山藥(炒)120克山茱萸肉(酒炒)120克白芍葯(炒)白
明目延齡丸
明目延齡丸 【來源】《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霜桑葉6克菊花6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6克,白開水送服。 【功用】清熱散風,平肝明
明目夜光丸
明目夜光丸 【來源】《瘍醫大全》卷十一引《治眼奇方》。 【組成】生地(酒洗)釵石斛當歸(酒洗)菟絲子(酒煮,搗爛)青葙子枸杞子各60克人參山萸肉(去核)懷牛膝(酒洗)粉
明目壯水丸
明目壯水丸 【來源】《古今醫鑒》卷九。 【組成】揀人參30克當歸(酒洗)30克熟地黃(酒蒸)60克生地黃(酒洗)60克天門冬(去心)60克麥門冬(去心)60克石棗(酒蒸,去核)60克
摩腰膏
摩腰膏 【來源】《丹溪心法》卷四。 【異名】摩腰丹(《醫學正傳》卷四)。 【組成】附子尖烏頭尖南星各7.5克雄黃3克樟腦丁香乾薑吳茱萸各4.5克硃砂3克麝香五粒(大者)
磨刀散
磨刀散 【來源】《普濟方》卷三七七。 【組成】木賊15克(為末)臘茶4.5克 【用法】上為末,拌勻。每服1.5克,以磨刀清水調下,不拘時候。服罷吃少許人參。 【主治】風
磨光散
磨光散 【來源】《仁齋直指》卷二十。 【組成】沙苑蒺藜(形如羊腎,慢火略炒,杵去刺)防風羌活甘草(鹽水炙)石決明(搗碎,研,水飛過)草決明蟬蛻(去足)蛇皮(剪碎,和麻
磨積丸
磨積丸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組成】干漆(炒)丁香各30克青皮(去白)京三稜(炮)各180克蓬茂250克 【用法】上為細末,水糊為丸,如粟米大。每二歲兒,可
磨脾散
磨脾散 【來源】《聖濟總錄》卷六十二。 【組成】木香人參附子(炮裂,去皮、臍)甘草(炙)赤茯苓(去黑皮)各60克草豆蔻(去皮)乾薑(炮)各7.5克陳曲(炒)麥櫱(炒)各30克 【
磨翳散
磨翳散 【來源】《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 【組成】生爐甘石9克硼砂6克黃連3克人指甲1.5克(鍋焙脆,無翳者不用) 【用法】上藥先將黃連搗碎,泡碗內,冷時兩三日,熱時
母丁香膏
母丁香膏 【來源】《雞峰普濟方》卷十四。 【組成】五靈脂30克丁香14個母丁香7個 【用法】上為細末,以犬膽和丸,如豌豆大,捏扁陰乾。每服1餅子,倒流水下。 【主治
母雞湯1
母雞湯1 【來源】《景岳全書》卷六十一。 【組成】人參黃耆白朮白茯苓麻黃根牡蠣各9克(鍛) 【用法】上用母雞1只,去毛雜,用水1.2~1.4升,同藥煮至600毫升,任意服之
母雞湯2
母雞湯2 【來源】《類證治裁》卷八。 【組成】黃雌雞1只當歸地黃黃耆白朮桂心各9克 【用法】上藥研末,先以水1.4升,煮取雞汁600毫升,每次用雞汁200毫升,藥末12克,
牡丹皮散
牡丹皮散 【來源】《證治準繩·外科》卷六。 【組成】牡丹皮當歸骨碎補紅花(酒浸)續斷乳香沒藥桃仁川芎赤芍葯生地黃 【用法】上藥用水、酒煎服。服畢用秫米飯乘熱敷縛
牡丹皮湯
牡丹皮湯 【來源】《醫醇剩義》卷一。 【組成】丹皮6克赤芍3克木通3克萆薢6克花粉6克瞿麥6克澤瀉4.5克車前6克甘草1.2克 【用法】用苡仁60克,煎湯代水,再入上藥煎服
牡丹散1
牡丹散1 【來源】《婦人大全良方》卷七引《衛生方》。 【組成】牡丹皮桂心當歸延胡索各30克莪茂牛膝赤芍葯各60克荊三稜45克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
牡丹散2
牡丹散2 【來源】《仁齋直指》卷二十三。 【異名】牡丹湯(《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四),牡丹皮散(《外科發揮》卷四)。 【組成】人參牡丹皮白茯苓天麻黃耆木香當歸川芎
牡丹散3
牡丹散3 【來源】《普濟方》卷二八六。 【組成】川升麻苦梗薏苡仁地榆黃芩赤芍葯牡丹皮北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藥銼散。每服30克,用水1.5升,煎至500毫升,分三次溫
牡丹湯
牡丹湯 【來源】《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 【組成】牡丹甘草敗醬生薑茯苓各6克薏苡仁桔梗麥門冬各9克丹參芍葯各12克生地黃15克 【用法】上十一味,哎咀。以水1升,
牡丹湯2
牡丹湯2 【來源】《聖濟總錄》卷五十七。 【組成】牡丹皮45克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21枚檳榔(銼)桑根白皮(銼)各60克鱉甲(去裙襴,醋炙,銼)36克大黃(銼,炒)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