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使用說明:此藥方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濟危上丹
濟危上丹 【來源】《產育寶慶集》捲上。 【組成】乳香五靈脂硫黃(研)太陰玄精石(研)陳皮(去白)桑寄生真阿膠(炙,搗)卷柏(生)等分 【用法】上藥八味,分研細末,以後四
濟陽丸
濟陽丸 【來源】《辨證錄》卷九。 【組成】人參180克黃耆180克鹿茸1個(酒浸,切片,又切作10塊,粉炒)龜膏180克人胞1個(火焙)麥冬120克北五味30克炒棗仁90克遠志60克
濟陰承氣湯
濟陰承氣湯 【來源】《會約醫鏡》卷五。 【組成】大黃(或煨,或生)6~9克枳實(面炒)3克當歸4.5克厚樸3克生地白芍各3克丹參6克陳皮甘草各1.5~2克 【用法】水煎服。 【
濟陰大造丸
濟陰大造丸 【來源】《胎產心法》捲上。 【組成】人參熟地各45克當歸身75克麥冬(去心)天冬(去心)山藥(炒)各30克五味子15克黃柏24克 【用法】上各為末,加頭胎壯盛紫河
濟陰壽子飲
濟陰壽子飲 【來源】《胎產心法》捲上。 【組成】人參3克(弱者倍之)當歸身(土炒)熟地(擇大者,酒拌,九蒸九曬)白朮(土炒)各6克川芎2.4克紫蘇陳皮炙甘草各12克 【用法
濟陰湯1
濟陰湯1 【來源】《科樞要》卷四。 【組成】連翹山梔(炒)黃芩黃連各3克芍葯4.5克金銀花9克甘草3克牡丹皮4克 【用法】水煎三次,分服。 【功用】清熱解毒,護陰消腫。
濟陰湯2
濟陰湯2 【來源】《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 【組成】熟地黃30克生龜版15克(打碎)生杭芍15克地膚子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陰分虛損,血虧不能濡潤,致小便不利
濟陰丸
濟陰丸 【來源】《丹溪心法》卷三。 【組成】黃柏81克(鹽酒拌炒)龜版(炙)40克陳皮21克當歸30克(酒浸)知母30克(酒炒)虎骨21克(酥炙)鎖陽30克牛膝40克山藥白芍砂仁杜仲(
濟陰至寶湯
濟陰至寶湯 【來源】《古今醫鑒》卷十一。 【異名】濟陰至寶丹(《壽世保元》卷七)。 【組成】當歸(酒洗)3克白芍(酒炒)2.5克白茯苓(去皮)2.5克白朮(去蘆)3克陳皮2.5克
寄生防風湯
寄生防風湯 【來源】《濟陰綱目》卷十一。 【組成】獨活川芎芍葯(炒黃)桂心續斷生薑桑寄生各1.8克當歸防風各2.4克 【用法】上藥銼碎。水煎服。 【主治】產後風邪頭眩
寄生散1
寄生散1 【來源】《聖濟總錄》卷八十五。 【組成】桑寄生(切,焙)牡丹皮鹿茸(酒浸,炙去毛)桂(去粗皮)各15克 【用法】上四味,搗羅為細散。每服6克,溫酒調下,中午及
寄生散2
寄生散2 【來源】《普濟方》卷一五四。 【組成】桑寄生鹿茸(炙)杜仲各7.5克 【用法】上研為散。每次1克,用酒調服,一日三次。 【主治】腎虛腰痛。
寄生散3
寄生散3 【來源】《胎產秘書》捲上。 【組成】寄生川斷阿膠黑人參白朮川芎各等分 【用法】加生薑5片,水煎服。 【主治】胎漏下血。
寄生湯1
寄生湯1 【來源】《外台秘要》卷十七引《古今錄驗》。 【組成】桑寄生12克附子9克(炮)獨活12克狗脊15克(黑者)桂心12克杜仲15克芎藭3克甘草6克(炙)芍葯9克石斛9克牛膝9
寄生湯2
寄生湯2 【來源】《聖濟總錄》卷一六六。 【組成】桑寄生250克(細銼) 【用法】上一味,粗搗篩。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 【主治】產後
寄生湯3
寄生湯3 【來源】《婦人大全良方》卷十二。 【組成】桑寄生(洗,銼)秦艽阿膠各15克糯米15克(研粉) 【用法】用水1.8升,先下寄生、秦艽二味,煮至L2升,去滓;次入阿膠
寄生飲
寄生飲 【來源】《聖濟總錄》卷一五七。 【組成】桑寄生30克桑根白皮(銼,炒)23克木香15克紫蘇莖葉30克大腹18克 【用法】上五味細銼拌勻。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
鯽魚膏1
鯽魚膏1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五。 【組成】鯽魚1頭(中者)亂髮(如雞子大)2枚雄黃45克(細研)硫黃30克(細研)豬脂250克 【用法】上藥先煎豬脂令沸,即下魚煎煙盡
鯽魚膏2
鯽魚膏2 【來源】《瘍醫大全》卷七。 【組成】大蛤蟆活烏背鯽魚各7個蓖麻仁360克 【用法】麻油1千克,同蛤
鯽魚羹
鯽魚羹 【來源】《聖濟總錄》卷一九○。 【組成】鯽魚500克蠐螬5枚 【用法】上二味,依常煮羹,食後食之。 【主治】產後無乳。(下乳)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