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使用說明:此藥方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醋煎散
醋煎散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十六。 【組成】高良姜30克當歸(洗,焙)肉桂(去粗皮)白芍葯陳橘皮(去白)烏藥各15克 【用法】上藥共研為細末。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
醋石榴丸
醋石榴丸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二十四。 【組成】酸石榴7顆(去皮,置於一瓷盆子內盛,隨炊飯甑上蒸之令爛,即絞取汁)冬消梨20顆(去皮、核,研,絞取汁)羌活30克犀
醋煮三稜丸
醋煮三稜丸 【來源】《衛生寶鑒》卷十四。 【組成】川芎60克(醋煮微軟,切作片子)京三稜120克(醋煮軟,竹刀切作片子,曬乾)大黃15克(醋紙裹,火煨過,切) 【用法】上
催乳散
催乳散 【來源】《惠直堂經驗方》卷四。 【組成】漏蘆通草各3克貝母6克白芷3克 【用法】共為末。用豬前蹄1個,酒,水各半,煎湯送下。 【功用】散結通乳。 【主治】產
催乳湯
催乳湯 【來源】《醫學集成》卷三。 【組成】黃耆熟地各24克人參當歸各15克川芎枸杞通草王不留行各6克 【用法】燉豬蹄服。 【功用】益氣養血,通絡催乳。 【主治】氣
催生丹
催生丹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 【異名】順生丹(《婦人大全良方》卷十七)、催生兔腦丸(《靈驗良方彙編》捲上)。 【組成】麝香(別研)0.3克乳香(別研極細)0
催生如意散
催生如意散 【來源】《婦人大全良方》卷十七。 【異名】催生丹(《產寶諸方》)。 【組成】人參(為末)乳香各3克辰砂1.5克 【用法】上三味,一處研。臨產之時,急用雞子
催生順氣飲
催生順氣飲 【來源】《陳素庵婦科補解》卷四。 【組成】當歸川芎肉桂木香烏藥廣皮枳殼冬葵子紅花車前子生芝麻 【功用】理氣活血,催生滑胎。 【主治】婦人氣鬱,臨產
催生飲
催生飲 【來源】《萬病回春》卷六。 【組成】當歸川芎大腹皮(洗)枳殼(麩炒)白芷各等分 【用法】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功用】理氣活血,催生下胎, 【主治】難產屬
萃仙丸
萃仙丸 【來源】《飼鶴亭集方》。 【組成】潼蒺藜山萸肉芡實蓮須枸杞子各120克菟絲子川斷覆盆子金櫻子各60克 【用法】共為細末,以潼蒺藜粉同金櫻膏加蜜和為丸,如梧
翠青錠子
翠青錠子 【來源】《證治準繩·瘍醫》卷二。 【組成】銅綠12克麝香1.5克輕粉3克枯礬4.5克韶粉4.5克乳香4.5克青黛4.5克白蘞3克杏仁(去皮、尖,另研)27粒 【用法】上藥
翠霞散
翠霞散 【來源】《外科精義》卷下。 【組成】滑石30克銅綠15克輕粉6克片腦麝香各0.9克粉霜0.25克 【用法】上為細末。用時蘸藥紝於瘡口上,以膏貼之。 【功用】去毒生
翠玉膏
翠玉膏 【來源】《衛生寶鑒》卷十三。 【組成】瀝青30克黃蠟銅綠各6克沒藥乳香各3克 【用法】先研銅綠為末,入油調勻,再將黃蠟、瀝青火上熔開,次下油,調銅綠攪勻,
翠雲散
翠雲散 【來源】《外科正宗》卷三。 【組成】銅綠膽礬各15克輕粉石膏(鍛)各30克 【用法】共研極細末,瓷罐收貯。濕瘡干摻,干瘡用公豬膽汁調搽,每日一次,連用三日,
存注丹
存注丹 【來源】《辨證錄》卷四。 【組成】白芍葯白朮生地黃各9克麥門冬柏子仁各15克甘草菖蒲各3克柴胡天花粉各6克青皮0.9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氣鬱不舒所致
寸金丹1
寸金丹1 【來源】《痧症匯要》卷一。 【組成】香附子川羌活山楂肉川芎新會皮前胡幹葛紫蘇葉赤苓廣木香薄荷砂仁茅術赤芍烏藥防風廣藿香白芷厚樸各90克生甘草45克生蔻仁
寸金錠子
寸金錠子 【來源】《外科精義》卷下。 【組成】籐黃雄黃雌黃硫黃輕粉粉霜麝香砒霜黃丹各3克牡蠣粉紅籐根干漆各15克 【用法】上藥為細末,研勻,燒陳米飯和搗為丸,如
寸金丸
寸金丸 【來源】《御藥院方》卷十。 【異名】返魂丹、再生丸、追命丹、延壽丸、來蘇丸、知命丸、得道丸(《御藥院方》卷十)、黍米寸金丹(《外科正宗》卷一)。 【組成】
撮風散
撮風散 【來源】《直指小兒方》卷一。 【組成】赤腳螟蚣半條(炙)釣籐7.5克硃砂直殭蠶(焙)血蠍梢各3克麝香0.25克 【用法】上藥為末。每服0.25克,用竹瀝調下。 【功用
撮口臍風散
撮口臍風散 【來源】《揣摩有得集》。 【組成】扁豆3克(炒)法夏1.5克蔻米0.9克(研)木香0.9克乾薑0.3克附子片0.3克上元桂0.3克(去皮,研)小茴香0.9克(炒)生草0.9克 【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