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使用說明:此藥方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化逆湯
化逆湯 【來源】《醫醇剩義》卷一。 【組成】黃連1.8克吳茱萸0.9克厚樸3克青皮3克霍香4.5克木瓜3克木香1.5克白蔻1.8克獨活3克烏藥2克蒺藜12克茯苓6克 【用法】水煎服
化痞膏
化痞膏 【來源】《瘍醫大全》卷二十一。 【組成】生大黃30克半夏荊三稜蘇木穿山甲陳皮當歸尾全蠍番木鱉紅花陳枳殼厚樸蓬莪術血余大貝母川烏天南星香附赤芍葯草烏堅檳
化痞丸
化痞丸 【來源】《瘍醫大全》卷二十一引劉長隨方。 【組成】莪術(醋炒)海浮石(鍛)瓦楞子(鍛)干漆大茴香山楂穿山甲丁香五靈脂白芷陳皮延胡索木香牡丹皮青皮桔梗枳殼胡
化氣調經湯
化氣調經湯 【來源】《醫學綱目》卷十九。 【組成】香附米(酒浸一宿,曬乾)30克橘皮60克羌活30克白芷30克甘草牡蠣(鍛)天花粉皂角刺各15克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6克
化氣湯
化氣湯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異名】化氣散(《張氏醫通》卷十三)。 【組成】沉香胡椒各30克木香縮砂仁(去殼)桂心(去粗皮)各60克丁香皮乾薑(炮)蓬莪術
化氣丸
化氣丸 【來源】《普濟方》卷一六八。 【組成】官桂陳皮青皮丁香木香縮砂仁各30克三稜莪術各60克茯苓45克人參(好者)30克香附250克甘草厚樸蘿蔔子大黃各60克枳殼(炮)檳
化石湯
化石湯 【來源】《辨證錄》卷九。 【組成】熟地60克茯苓30克苡仁15克山茱萸30克澤瀉15克麥冬15克玄參3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溺中有沙石,疼痛欲死,用盡氣力
化痰鐵刷丸
化痰鐵刷丸 【來源】《御藥院方》卷五。 【組成】白附子(炮)南星 【用法】上藥搗羅為細末,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30丸,食後用生薑湯下。 【功用】化痰墜痰
化痰丸1
化痰丸1 【來源】《瑞竹堂經驗方》卷二。 【組成】半夏(洗)天南星(去皮、膜)白礬皂角(切碎)生薑各500克青皮(去瓤)陳皮(去白)紫蘇子(炒)蘿蔔子(炒,別研)杏仁(去皮、尖
化痰丸2
化痰丸2 【來源】《普濟方》卷一六四。 【組成】人參(去蘆)白茯苓半夏(湯洗七次,別研細末)桔梗(切作小塊,薑汁浸)白朮各30克白附子前胡枳實甘草各15克 【用法】上為
化痰丸3
化痰丸3 【來源】《赤水玄珠》卷六。 【組成】半夏90克陳皮乾薑白朮各30克 【用法】上藥研末,薑汁糊丸。薑湯下20丸。 【主治】寒痰。
化痰玉壺丸
化痰玉壺丸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四。 【組成】生天南星生半夏各30克天麻15克頭白面90克 【用法】上為細末,滴水為丸,梧桐子大。每服30丸,用水350毫升,
化血丹
化血丹 【來源】《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 【組成】花蕊石(鍛存性)9克三七6克血余炭(鍛存性)3克 【用法】共研細末,分二次,開水送服。 【功用】止血化瘀。 【主治】
化巖湯
化巖湯 【來源】《辨證錄)卷十三。 【組成】人參30克白朮60克黃耆30克當歸30克忍冬籐30克茜草根6克白芥子6克茯苓9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乳巖潰爛,狀似蜂窩,
化炎湯
化炎湯 【來源】《辨證錄》卷二。 【組成】玄參30克甘菊花15克麥冬15克升麻9克羚羊角4.5克生地15克荊芥(炒)9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熱極生風,肌肉熱極,體上如
化陰煎
化陰煎 【來源】《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生地黃熟地黃牛膝豬苓澤瀉生黃柏生知母各6克綠豆9克龍膽草4.5克車前子3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加食鹽少許,文武火
化癭丹
化癭丹 【來源】《儒門事親》卷十二。 【組成】海帶海藻海蛤昆布(以上四味皆焙)澤瀉(炒)連翹各等分豬靨羊靨各10枚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1~2丸
化瘀湯
化瘀湯 【來源】《會約醫鏡》卷十四。 【組成】當歸9~15克熟地6~9克白芍(酒炒)6克川芎3克肉桂6克桃仁3克(去皮)紅花(酒炒)2.4克 【用法】水煎,加酒服。 【功用】養
化癥回生丹
化癥回生丹 【來源】《溫病條辨》卷一。 【組成】人參180克安南桂60克兩頭尖60克麝香60克片薑黃60克公丁香90克川椒炭60克虻蟲60克京三稜60克蒲黃炭30克,藏紅花60克蘇
化滯調中湯
化滯調中湯 【來源】《證治準繩·類方》卷二。 【組成】白朮4.5克人參茯苓陳皮厚樸(姜制)、山楂肉半夏各3克神曲(炒)麥芽(炒)各2.4克砂仁2.1克 【用法】水400毫升,加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