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使用說明:此藥方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杏蘇飲2
杏蘇飲2 【來源】《醫宗金鑒》卷五十八。 【組成】蘇葉枳殼(麩炒)桔梗葛根前胡陳皮甘草(生)半夏(姜炒)杏仁(炒,去皮、尖)茯苓 【用法】引用生薑,水煎服。 【主治】痘
杏子湯
杏子湯 【來源】《易簡方》。 【組成】人參半夏茯苓細辛乾薑芍葯甘草官桂五味子各等分 【用法】上藥哎咀。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杏仁(去皮、尖,銼)5枚,生薑5片,
芎附飲
芎附飲 【來源】《丹溪心法》卷二。 【異名】莎芎散(《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川芎60克香附120克 【用法】上藥為末。每服6克,茶湯調下。 【主治】衄血。
芎葛湯
芎葛湯 【來源】《普濟本事方》卷七。 【組成】川芎葛根桂枝細辛枳殼人參芍葯麻黃防風各15克甘草7.5克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薑3片,同煎至
芎歸補中湯
芎歸補中湯 【來源】《校注婦人良方》卷十三。 【組成】艾葉阿膠(炒)川芎五味子(杵,炒)黃耆(炙)當歸白朮(炒)芍葯(炒)人參杜仲(炒)各3克甘草(炙)1.5克 【用法】上藥為
芎歸膠艾湯
芎歸膠艾湯 【來源】《金匱要略》卷下。 【異名】膠艾湯(《金匱要略》卷下)、膠艾四物湯(《醫學入門》卷八)。 【組成】芎藭阿膠甘草各6克艾葉當歸各9克芍葯12克干地黃
芎歸六君子湯
芎歸六君子湯 【來源】《醫方集解》。 【組成】當歸芎藭人參白朮茯苓甘草橘皮半夏 【用法】上藥加生薑少許,水煎服。 【主治】婦人形體肥盛,痰滯經絡,經水後期,經
芎歸明目丸
芎歸明目丸 【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二。 【組成】川芎當歸白芍地黃牛膝甘草杞子天冬甘菊 【用法】煉蜜為丸。每服6~9克,日三服。 【主治】營血虛少,眼目羞
芎歸人參散
芎歸人參散 【來源】《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廣濟方》。 【組成】川芎川當歸人參阿膠(炒)各等分 【用法】上藥為散。每服15克,加大棗2枚,水煎服。 【主治】胎漏腹痛
芎歸首烏飲
芎歸首烏飲 【來源】《慈航集》卷下。 【組成】川芎9克當歸30克鮮首烏15克(打碎)青皮4.5克草蔻仁3克(研)柴胡1.8克炒枳殼4.5克甘草2.4克 【用法】上藥加酒200毫升,河
芎歸湯1
芎歸湯1 【來源】《普濟方》卷三四五引《通真子秘方》。 【異名】立效散(《普濟方》卷三四五引《通真子秘方》)。 【組成】川芎當歸各1千克 【用法】取川芎、當歸各250
芎歸湯2
芎歸湯2 【來源】《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川芎當歸白芷甘草龍膽草各等分 【用法】上藥為散。每用15克,煎湯洗患處。 【主治】陰癢。
芎歸丸
芎歸丸 【來源】《仁齋直指》卷二十三。 【組成】川芎當歸神曲(炒)槐花(微炒)黃耆地榆各15克荊芥穗頭髮(燒存性)木賊阿膠(炒)各30克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
芎歸瀉心湯
芎歸瀉心湯 【來源】《會約醫鏡》卷十五。 【組成】歸尾川芎蒲黃丹皮各3克桂心2.1克 【用法】上藥水煎,調五靈脂(研末)3克,食後服。 【功用】活血散瘀。 【主治】敗
芎歸養榮湯
芎歸養榮湯 【來源】《赤水玄珠》卷十六。 【組成】當歸白芍葯熟地黃黃柏知母人參枸杞子麥門冬甘草 【用法】水煎服。 【主治】吐血、衄血過多,昏厥不知人事。
芎桂散
芎桂散 【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二。 【組成】川烏頭60克(作片,水浸一宿,切作算子條,更以米泔浸一宿,不洗,曬乾,麩炒)川芎45克桂心30克甘草(炙)乾薑(炮)
芎黃散1
芎黃散1 【來源】《衛濟寶書》卷下。 【組成】川芎大黃黃芩何首烏各15克當歸黃連香白芷各10克 【用法】上為細末,搗爛。用豬蹄湯煎藥數沸,去滓,過濾,洗患處。 【功
芎黃散2
芎黃散2 【來源】《普濟方》卷七十七引《衛生家寶》。 【組成】白牽牛(炒)大黃(煨)川芎各等分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9克,臨臥用砂糖水調下;睛疼者,用溫酒調下。
芎黃湯
芎黃湯 【來源】《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 【異名】小芎黃湯(《醫學入門》卷八)。 【組成】川芎30克黃芩18克甘草6克 【用法】上藥哎咀。每服15~20克,用水220毫
芎菊散
芎菊散 【來源】《百一選方》卷九。 【組成】薄荷60克菊花甘草川芎各30克防風21克白芷15克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6克,食後用茶少許,沸湯點服;如傷風,用酒調服。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