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粥的做法大全,養生粥譜,各種粥的做法,粥的種類

粥的做法大全,養生粥譜大全,各種粥的做法,粥的種類

使用說明:此粥譜大全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煨姜附子粥
煨姜附子粥 【來源】《太平聖惠方》 【原料】炮附子10克,煨姜25克,粳米100克。 【製作】先將兩藥搗細,過籮為末,每取10克,與米同煮為粥。 【用法】空腹食用,每日
萵苣子粥
萵苣子粥 【來源】《本草綱目》 【原料】萵苣子10-15克,生甘草3-5克,糯米或粳米100克。 【製作】光將萵世子搗碎,與甘草同煎取汁,去渣,入米煮成稀粥。 【用法】每
烏雌雞粥
烏雌雞粥 【來源】《太平聖惠方》 【原料】烏雌雞1只,糯米100克。蔥白3根,花椒及鹽少許。 【製作】將雞去毛及內臟,切細煮爛,再入米及蔥、花椒、鹽煮粥。 【用法】
烏髮粥
烏髮粥 【來源】民間方 【原料】何首烏30?0克,核桃仁15克,黑芝麻15-30克,黑米100克,冰糖適量。 【製作】先將何首烏入砂鍋煎取濃汁,去渣取汁,與黑米、黑芝麻、核
烏雄雞粥
烏雄雞粥 【來源】《太平聖惠方》 【原料】烏雄雞1只,糯米100克,蔥白3莖,花椒、食鹽適量。 【製作】將雞毛去淨,除內臟,洗淨切塊煮爛,再入糯米及蔥、椒、食鹽煮
吳茱萸粥
吳茱萸粥 【來源】《食鑒本草》 【原料】吳茱萸2克,粳米50克,生薑2片,蔥白2莖。 【製作】將吳茱萸研為細末,用粳米先煮粥,待米熟後下吳茱萸末及生薑、蔥白,同煮
五皮粥
五皮粥 【來源】傳統方 【原料】白茯苓皮、大腹皮、冬瓜皮各15克,橘皮、生薑皮各1克,粳米100克。米,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2次,溫熱服。 【療效】健脾補氣,利水
五仁粳米粥
五仁粳米粥 【來源】《千家食療妙方》 【原料】芝麻仁、松子仁、胡桃仁、桃仁(去皮尖,炒)、甜杏仁各15克粳米200克。 【製作】將上述五仁混合碾碎,加入粳米共煮稀粥
五仁粥
五仁粥 【來源】經驗方 【原料】芝麻、松子仁、胡桃仁、桃仁各10克,去皮、尖,炒一下,甜杏仁10克,粳米200克。 【製作】將以上五仁混合碾碎,入粳米共煮稀粥。 【用
西紅柿小米粥
西紅柿小米粥 【來源】《膳食保
夏季祛暑清熱藥粥數款
夏季祛暑清熱藥粥數款 炎炎夏日,暑熱悶濕,多數人常感不適,食慾減退。現介紹幾種祛暑清熱藥粥供參考。 梨粥 將梨子3個洗淨切碎,加水適量煎煮半小時後,撈去梨渣,
夏季藥粥健脾開胃
夏季藥粥健脾開胃 中醫認為,脾主濕,濕為夏季的主氣,加之夏季氣候炎熱,汗出增多,消化液分泌減少,消化功能減退,會出現食慾不振,胃納呆滯,肢軟乏力現象。故夏季
夏令去暑藥粥10款
夏令去暑藥粥10款 祖國醫學認為,「暑為夏之主氣」。在赤日炎炎的盛夏,經常選食一些藥粥,對防暑降溫、祛病延年、強身壯體、保健益壽大有裨益。常用的有: 一、紅棗
夏日藥粥大拼盤
夏日藥粥大拼盤 夏日,氣候炎炎,人體消化功能減弱,易出現食慾不振、頭昏乏力等症狀。此時,款款保健藥粥無疑是最佳的養生妙品,不僅助你祛暑清熱除濕、補益脾胃,而
仙人粥(二)
仙人粥(二) 【來源】驗方 【原料】麥飯石100克,何首烏60克,大米100克,紅棗10枚。 【製作】先將麥飯石搗碎,浸泡半小時左右。加水適量煮成麥飯石水,用紗布濾去後,
鮮香芝麻粥
鮮香芝麻粥 【來源】《膳食保
鮮益母草粥
鮮益母草粥 【來源】民間方 【原料】益母草60克(干品30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 【製作】先將益母草煎汁去渣,然後與粳米、紅糖共煮成稀粥。 【用法】同當歸粥。 【
鮮竹菇粥
鮮竹菇粥 【來源】民間方 【原料】鮮竹菇、糯米各50克。 【製作】先用鮮竹菇煎汁去渣,加入糯米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2-4次,稍溫服。 【療效】清熱降逆止嘔。適用
香稻葉粥
香稻葉粥 【來源】《慈山參入》 【原料】香稻葉若干,粳米100克。 【製作】先煎香稻葉,去渣取湯,入粳米煮粥。 【用法】空腹服食。 【療效】芳香開胃,清熱利濕。治
香菇粥
香菇粥 【來源】《家庭藥膳》 【原料】小米,香菇各50克。 【製作】先煮小米成粥,取其湯液,再與香菇同煮即成。 【用法】每日服2-3次,持續服用。 【療效】大益胃氣
粥的做法大全,養生粥譜,各種粥的做法,粥的種類

粥譜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粥的做法大全提供:春季粥譜,養生粥譜,兒童粥譜,寶寶粥譜,春季養生粥譜,孕婦粥譜,冬季養生粥譜,嬰兒粥譜,養胃粥譜,各種粥的做法,粥的種類,鹹粥的做法大全,養胃粥的做法大全,早餐粥的做法大全,寶寶粥的做法大全,菜粥的做法大全等內容。

喝粥對人體的好處:1、容易消化;2、增強食慾,補充體力;3、防止便秘;4、預防感冒;5、防止喉嚨乾澀;6、調養腸胃;7、延年益壽。

中醫認為,小米和大米味甘性平,都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的作用。二者用來熬粥後,很大一部分營養進入湯中,其中尤以粥油中最為豐富,是米湯的精華,滋補力之強,絲毫不亞於人參、熟地等名貴的藥材。

粥熬好後,上面浮著一層細膩、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質,中醫裡叫做米油,俗稱粥油。通常所說的粥油是由小米或大米熬粥後所得的。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