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使用說明:此藥方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消毒散1
消毒散1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異名】消毒飲(《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牛蒡子(爁)180克荊芥穗30克甘草(炙)60克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3克,用水
消毒散2
消毒散2 【來源】《外科經驗方》。 【組成】青皮(去白)銀花天花粉柴胡殭蠶貝母當歸(酒拌)白芷各6克 【用法】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空腹時服。 【功用】理氣活血,
消毒散3
消毒散3 【來源】《瘍醫大全》卷三十五。 【組成】金銀花連翹白蒺藜荊芥白芷牛蒡子防風白鮮皮赤芍葯甘草 【用法】水煎服。 【功用】疏風祛濕,清熱解毒。 【主治】風
消毒五聖湯
消毒五聖湯 【來源】《赤水玄珠》卷三十。 【組成】五靈脂白殭蠶郁金貝母大黃各9克 【用法】酒、水各半煎服。 【主治】便毒腫痛。
消毒犀角飲
消毒犀角飲 【來源】《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犀角(鎊)防風各3克甘草1.5克黃連0.9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加燈心20根,煎至160毫升,徐徐服之。 【功用】涼血解毒
消風百解散
消風百解散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組成】荊芥白芷陳皮(洗,去白)蒼朮麻黃(去節)各120克甘草(炙)60克 【用法】上藥研為細末。每服6克水350毫升,姜3片
消風敗毒散
消風敗毒散 【來源】《萬病回春》卷八。 【組成】歸尾川芎赤芍生地黃升麻干葛黃芩各3克黃連黃柏連翹防風各2.4克羌活金銀花甘草各1.5克蟬退2個 【用法】上銼一劑。水煎
消風導赤湯
消風導赤湯 【來源】《醫宗金鑒》卷七十六。 【組成】生地赤茯苓各3克牛蒡子(炒,研)白鮮皮金銀花南薄荷葉木通各2.4克黃連(酒炒)生甘草各0.9克燈心165厘米 【用法】水
消風寧嗽散
消風寧嗽散 【來源】《嵩崖尊生》卷七。 【組成】桔梗枳殼半夏陳皮前胡幹葛茯苓各3克蘇葉3.6克杏仁桑白皮各3克甘草1.2克 【用法】加生薑、蔥白,水煎服。 【功用】疏
消風散1
消風散1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組成】荊芥穗甘草(炒)芎藭羌活白殭蠶(炒)防風(去蘆)茯苓(去皮,用白底)蟬殼(去土,微炒)藿香葉(去梗)人參(去蘆)各60克
消風散2
消風散2 【來源】《儒門事親》卷十二。 【組成】川芎羌活(去蘆)人參(去蘆)白茯苓(去皮)白殭蠶蟬殼各30克陳皮(去白)厚樸(去粗皮,姜制)各30克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6
消風散3
消風散3 【來源】《重訂嚴氏濟生方》。 【組成】石膏(鍛)甘菊花(去枝、梗)防風(去蘆)荊芥穗川羌活(去蘆)羚羊角(鎊)川芎大豆黃卷(炒)當歸(去蘆,酒洗)白芷各30克甘草(
消風散4
消風散4 【來源】《醫宗必讀》卷六。 【組成】蒼朮麻黃荊芥白芷陳皮各3克甘草1.5克 【用法】用水230毫升,加生薑3片,蔥白1莖,煎至180毫升服。 【功用】發汗解表。
消風散5
消風散5 【來源】《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當歸生地防風蟬蛻知母苦參胡麻荊芥蒼朮牛蒡子石膏各3克甘草木通各1.5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時服。
消風散6
消風散6 【來源】《傷科匯纂》卷十七。 【組成】人參防風川芎厚樸南星半夏桔梗肉桂各3克當歸黃芩白芷各6克羌活獨活各4.5克柴胡2.1克甘草0.9克 【用法】加童便適量,煎
消風丸
消風丸 【來源】《保嬰撮要》卷三。 【組成】牛膽南星6克羌活獨活防風天麻人參荊芥川芎細辛各3克 【用法】上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2丸,薄荷、紫蘇煎湯調化下。
消風玉容散
消風玉容散 【來源】《醫宗金鑒》卷七十四。 【組成】綠豆面90克白菊花白附子白芷各30克熬白食鹽15克 【用法】共研細末,加冰片105克,再研勻收貯。每日洗面以代肥皂
消菔通結湯
消菔通結湯 【來源】《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 【組成】淨樸消120克鮮萊菔2.5千克 【用法】將萊菔切片,同樸消和水煮之,初次煮,用萊菔片500克,水2.5升,煮至萊菔爛
消疳散
消疳散 【來源】《審視瑤函》卷四。 【組成】使君子(用白者,去油)雷丸(去皮,用白者,紅者殺人,勿用,以米泔水浸蒼朮少許,將雷丸同蒼朮用火熅之,用雷丸,去蒼朮,
消疳退雲飲
消疳退雲飲 【來源】《審視瑤函》卷四。 【組成】陳皮厚樸(薑汁炒)蒼朮(米泔制)萊菔子(炒,研碎)少許柴胡甘草(炙)少許枳殼(麩炒)草決明(炒,研碎)桔梗青皮黃連(酒炒)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