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使用說明:此藥方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除濕丸
除濕丸 【來源】《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組成】威靈仙30克豬苓30克梔仁30克黃芩30克黃連30克連翹30克歸尾30克澤瀉30克紫草45克茜草根45克赤苓皮45克白鮮皮60克粉丹
除濕胃苓湯
除濕胃苓湯 【來源】《醫宗金鑒》卷六十四。 【組成】蒼朮(炒)厚樸(姜炒)陳皮豬苓澤瀉赤茯苓白朮(土炒)滑石防風山梔子(生研)木通各3克肉桂甘草(生)各1克 【用法】水40
除濕飲
除濕飲 【來源】《揣摩有得集》。 【組成】蒼朮(炒)白朮(炒)地骨皮白鮮皮白附子五加皮殭蠶(炒)秦艽連翹白芷羌活各3克防風3克蟬蛻9克生草3克 【用法】加生薑3片,水煎
除痛丸
除痛丸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五。 【組成】木香乳香(別研)沉香藿香葉(去土)肉桂(去粗皮)青橘皮(去白)枳實(麩炒,去瓤)吳茱萸(湯洗七次)京三稜(煨香,切)蓬莪茂(煨
除瘟化毒湯
除瘟化毒湯 【來源】《白喉治法抉微》。 【組成】粉葛根6克金銀花6克枇杷葉(去毛、蜜炙)4.5克薄荷1.5克生地6克冬桑葉6克小木通2.4克竹葉3克貝母(去心)6克生甘草2.4克
除飲湯
除飲湯 【來源】《魏氏家藏方》卷二。 【組成】附子(生,去皮)30克白附子6克天南星(炮)白朮(炒)白茯苓各15克(去皮)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薑
楮白皮散
楮白皮散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四。 【組成】楮白皮30克(銼)桑根白皮90克(銼)陳橘皮30克(湯浸,去白、瓤,焙)紫蘇莖葉90克豬苓90克(去黑皮)木通60克(銼) 【用
楮實煎
楮實煎 【來源】《雞峰普濟方》卷十二。 【組成】海桐300克牛膝270克楮實210克枳殼180克木香150克芍葯120克桂心240克 【用法】上藥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
楮實丸1
楮實丸1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九十八。 【組成】楮實300克(水淘去浮者,微炒,搗如泥)牛膝250克(去苗)乾薑90克(炮裂,銼)桂心150克附子60克(炮裂,去皮、臍)石斛6
楮實丸2
楮實丸2 【來源】《聖濟總錄》卷一六三。 【組成】楮實600克(炒)牛膝(酒浸,切,焙)當歸(切,焙)乾薑(炮)各30克 【用法】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
楮實子丸
楮實子丸 【來源】《普濟方》卷三二一。 【組成】川牛膝60克(酒浸,焙乾)川萆薢30克楮實子90克(焙)山藥白姜(炮)川芎各30克 【用法】上為末,另用大北棗蒸去皮取肉,研
搐鼻散
搐鼻散 【來源】《醫學心悟》卷三。 【異名】搐鼻通天散(《醫學心悟》卷六)。 【組成】細辛(去葉)皂角(去皮、弦)各30克半夏(生用)15克 【用法】為極細末,瓷瓶收貯,
搐藥麻黃散
搐藥麻黃散 【來源】《蘭室秘藏》捲上。 【異名】搐鼻散(《異授眼科》)。 【組成】麻黃30克當歸3克 【用法】上二味,同為粗末,炒黑色,入麝香、乳香少許,共為細末。
川粉散
川粉散 【來源】《外科大成》卷三。 【組成】穿山甲(炒)鉛粉(炒)輕粉(隔紙微炒)各等分 【用法】上為末。摻患處;干則用麻油調敷, 【主治】月蝕瘡及黃水等瘡。
川黃連丸
川黃連丸 【來源】《仁齋直指》卷十七。 【組成】川黃連(淨)150克白天花粉麥門冬(去心)各7.5克 【用法】上藥研末,以生地黃汁、牛乳汁調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
川椒丸
川椒丸 【來源】《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卷十。 【組成】川椒30克(去目並閉口者,慢火炒香熱為度)肉豆蔻(面裹煨)15克 【用法】上藥研為細末,粳米飯和丸,如黍米大。每服
川椒烏梅湯
川椒烏梅湯 【來源】《不知醫必要》卷二。 【組成】川椒(去合口的)4.5克烏梅2只 【用法】上藥加生薑3片,水煎服。 【主治】蟲擾腹痛,其痛有時者。
川槿散
川槿散 【來源】《魯府禁方》卷四。 【組成】大斑蝥7個(小者10個,去頭、足)巴豆5個(去油)川槿皮9克(為末) 【用法】上藥三味,共為細末。用醋調搽。稍時作痛起泡,泡
川槿湯
川槿湯 【來源】《類證治裁》卷二。 【組成】川槿皮白蘞等分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肺癰日久不斂者。
川苦楝散
川苦楝散 【來源】《醫學發明》卷五。 【組成】木香30克(另為細末)茴香30克(揀淨,用鹽1匙,同茴香炒至黃色,去鹽不用)川楝子30克(銼碎,用巴豆10個,微破皮,與川楝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