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使用說明:此藥方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桂枝續命湯
桂枝續命湯 【來源】《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 【組成】麻黃(去節)人參黃芩芍葯防己川芎甘草各30克桂枝60克防風90克杏仁60克附子15克 【用法】上除附子、杏仁外,
滾痰丸
滾痰丸 【來源】《玉機微義》卷四引《養生主論》。 【異名】礞石滾痰丸(《痘疹金鏡錄》捲上)。 【組成】大黃(酒蒸)片黃芩(酒洗淨)各250克沉香15克礞石30克(捶碎,焰消
滾涎丸
滾涎丸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十九。 【組成】天南星(炮)半夏(慢火炮裂,生薑60克,取汁浸一宿,焙乾)白殭蠶(炒,去絲嘴)各30克豬牙皂角7.5克(去皮、弦,炙黃色)
國老膏
國老膏 【來源】《外科大成》卷二。 【組成】粉甘草250克 【用法】用粉甘草無節者125克,擘破,用長流水浸透,炭火炙,蘸水,以一盆水盡為度,切片,另用長流水600毫
國老散
國老散 【來源】《幼幼新書》卷二十引《聚寶方》。 【組成】甘草(炙)銀柴胡秦艽大烏梅肉(焙乾)各60克 【用法】上藥為末。每次1~2克,食後熱湯點服。 【主治】小兒骨
過街笑
過街笑 【來源】《萬病回春》卷五。 【組成】木香3克麝香0.09克 【用法】研細末,吹鼻。左痛吹右鼻,右痛吹左鼻,同時活動腰部。 【主治】閃挫腰痛。
過期飲1
過期飲1 【來源】《證治準繩,女科》卷一。 【組成】熟地白芍當歸香附各6克川芎3克紅花2.1克桃仁泥1.8克蓬莪術木通各1.5克甘草肉桂各1.2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煎至
過期飲2
過期飲2 【來源】《醫略六書》卷二十七。 【組成】熟地15克當歸9克白芍(酒炒)4.5克川芎3克肉桂3克(去皮)炮姜3克附子3克香附(酒炒)6克艾葉(酒炒)3克 【用法】水煎,溫
海艾湯
海艾湯 【來源】《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海艾菊花薄荷防風稿木藿香甘松蔓荊子荊芥穗各6克 【用法】用水1.25~1.5升,將藥煎數滾,連滓共入敞口缽內,先將熱氣熏面
海浮散
海浮散 【來源】《瘡瘍經驗全書》卷四。 【組成】乳香沒藥 【用法】上藥研細末。摻患處。惡肉自消。 【功用】祛腐生肌,止痛止血。 【主治】瘡瘍潰後,膿毒將盡,乳癌
海金沙散1
海金沙散1 【來源】《醫學發明》卷六。 【組成】牽牛45克(半生半炒)甘遂15克海金沙15克 【用法】上藥研為細末。每服6克,用倒流水150毫升煎沸調下,空腹時服。得利止
海金沙散2
海金沙散2 【來源】《世醫得效方》卷八。 【組成】海金沙滑石末各30克甘草末7.5克 【用法】上藥研勻。每服6克,用麥門冬煎湯調服,燈心煎湯亦可。 【功用】利水通淋。
海金沙散3
海金沙散3 【來源】《普濟方》卷二一四。 【組成】澤瀉滑石(研,水飛)豬苓海金沙各15克(研)石韋淨肉桂各3克(去皮)白朮甘草赤茯苓芍葯各9克 【用法】上為末。每服9克,
海馬三腎丸
海馬三腎丸 【來源】《全國中成藥處方集》。 【組成】海狗腎1具黑驢腎1具花鹿腎1具大海馬1對大蛤蚧1對(去頭)大熱地180克胡桃肉120克血鹿茸60克附子片60克上人參60克懷
海青丸1
海青丸1 【來源】《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海粉30克青黛9克黃芩6克神曲30克 【用法】上藥研末,用神曲一半煮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20~30丸,白湯下。 【功用】化
海青丸2
海青丸2 【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一。 【組成】海蛤粉青黛瓜萎仁訶子皮香附(童便制)半夏各30克 【用法】上藥研末,用薑汁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用薑湯下30丸
海石散
海石散 【來源】《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海石6克香附3克 【用法】為末。川芎、山枝煎湯,入薑汁令辣,調服。 【功用】理氣和血,化痰清火。 【主治】氣滯血瘀,痰
海石丸
海石丸 【來源】《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海石三稜莪術桃仁紅花五靈脂香附蚶殼石礞各等分 【用法】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白朮煎湯下30丸。塊去後,須大補之。
海桐皮散
海桐皮散 【來源】《小兒衛生總微論》卷十九。 【異名】海桐散(《醫學入門》卷六)。 【組成】海桐皮當歸(去蘆,洗淨,焙乾)牡丹皮(去心)熟干地黃牛膝(去蘆,酒浸,焙
海桐皮湯
海桐皮湯 【來源】《醫宗金鑒》卷八十八。 【組成】海桐皮鐵線透骨草明淨乳香沒藥各6克當歸4.5克(酒洗)川椒9克川芎3克紅花3克威靈仙白芷甘草防風各2.4克 【用法】共為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