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使用說明:此藥方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九仙散
九仙散 【來源】《衛生寶鑒》卷十二。。 【組成】人參款冬花桑白皮桔梗五味子阿膠烏梅各30克貝母15克御米殼24克(去頂,蜜炒黃) 【用法】上藥為末。每服9克,開水調
九一丹
九一丹 【來源】《醫宗金鑒》卷七十二。 【組成】石膏(鍛)7克黃靈藥3克 【用法】共研極細,撒於患處,或用紙捻蘸藥插人瘡內,上用膏藥蓋貼。 【功用】提膿生
九制大黃丸
九制大黃丸 【來源】《飼鶴亭集方》。 【組成】大黃不拘多少 【用法】將大黃串碎。用黃酒拌,於銅罐中密閉,隔水加熱,九蒸九曬,研為細粉,過羅,煉蜜為小丸。每服6
九制香附丸
九制香附丸 【來源】《飼鶴亭集方》。 【組成】香附420克艾120克 【用法】將上藥一次用酒,二次用醋,三次用鹽,四次用童便,五次用小茴香60克,六次用益智仁60克,七
九轉黃精丹
九轉黃精丹 【來源】《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北京方) 【組成】當歸黃精各10千克 【用法】用黃酒1萬克浸透蒸黑為度,共為細粉,煉蜜為小丸。每服9克,溫開水送下。
久瘡膏
久瘡膏 【來源】《普濟方》卷三一五。 【組成】當歸防風各30克黃耆芍葯白芷各15克乳香0.3克黃丹15克黃蠟30克 【用法】上藥前六味以油120克煎之,候色變去滓,先入黃丹
久痢丹
久痢丹 【來源】《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 【組成】椿皮(醋炒)5千克廣木香黃連白朮(麩炒)茯苓(去皮)枳殼(麩炒)甘草各250克當歸尾500克野黨參(去蘆)250克厚樸(
久瘧全消丸
久瘧全消丸 【來源】《急救經驗良方》。 【組成】威靈仙蓬莪術(醋炙)麥芽(炒)各30克何首烏60克(生用)青蒿子15克金毛狗脊(去毛,炙酥)24克穿山甲(水煮細片,炒成珠)黃
久瘧飲
久瘧飲 【來源】《仙拈集》卷一。 【組成】白朮生薑各30克當歸9克 【用法】上藥用水500毫升,煨取250毫升,俟發時內服。 【主治】久瘧不止。
久嗽噙化丸
久嗽噙化丸 【來源】《先醒齋醫學廣筆記》卷二。 【組成】真龍腦薄荷葉105克百部 【用法】上藥研極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不時噙化,臨臥更佳。 【主治】久嗽。
久嗽神膏
久嗽神膏 【來源】《不居集》上集卷十五。 【組成】蘿蔔500克(搗汁)生薑15克大貝母60克 【用法】三味熬膏,入蜜60克,飴糖250克,熬成膏。不時服。 【主治】久嗽。
韭汁牛乳飲
韭汁牛乳飲 【來源】《丹溪心法》卷三。 【組成】韭菜汁60毫升牛乳60毫升 【用法】上藥加生薑汁10毫升,和勻溫服。 【主治】胃脘有死血,乾燥枯槁,食下作痛,翻胃便
韭子散
韭子散 【來源】《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組成】韭子麥門冬各60克菟絲子車前子各15克芎藭45克白龍骨45克 【用法】上六味,治下篩。每次2克,用酒送服,一日三次。
韭子丸
韭子丸 【來源】《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組成】韭子500克甘草桂心紫石英禹餘糧遠志山茱萸當歸天雄紫菀薯蕷天門冬細辛茯苓菖蒲殭蠶人參杜仲白朮乾薑芎藭附子石斛各
酒積丸
酒積丸 【來源】《醫學綱目》卷二十五。 【組成】烏梅肉30克半夏曲21克青木香12克枳實15克砂仁1.5克杏仁9克巴豆霜3克黃連(酒浸一宿)30克 【用法】上為末,蒸餅為丸,
酒渣鼻擦劑
酒渣鼻擦劑 【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組成】輕粉6克杏仁12克硫黃12克 【用法】先將輕粉研細,加杏仁同研,最後加硫黃研和。用手指洗淨,蘸藥磨擦患處。 【主
酒煮黃連丸
酒煮黃連丸 【來源】《魏氏家藏方》卷七。 【組成】黃連(去須)150克厚樸(去粗皮)90克肉豆蔻30克(面裹煨) 【用法】上並銼,用無灰酒,米醋各200毫升,慢火熬盡,曬乾為
救暴散
救暴散 【來源】《雞峰普濟方》卷十。 【組成】真明淨乳香1塊(皂子大) 【用法】用倒流水於硯瓦中,以墨同研,約80毫升,碎盡乳香為度,頓服。 【主治】鼻出血。
救產止痙湯
救產止痙湯 【來源】《辨證錄》卷七。 【組成】人參15克當歸30克川芎9克荊芥(炒黑)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補氣養血,祛風止痙。 【主治】新產婦人,血虛發痙,
救腸敗毒至聖丹
救腸敗毒至聖丹 【來源】《石室秘錄》卷四。 【異名】敗毒至聖散(《惠直堂經驗方》卷三)。 【組成】金銀花27克(煎取汁200毫升)當歸15克地榆21克薏仁15克 【用法】用水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