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使用說明:此藥方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麥門冬湯4
麥門冬湯4 【來源】《重訂嚴氏濟生方》。 【組成】麥門冬(去心)遠志(甘草煮,去心)人參黃芩生地黃(洗)茯神石膏(鍛)各30克甘草(炙)15克 【用法】上藥哎咀。每服12克,
麥門冬飲1
麥門冬飲1 【來源】《外台秘要》卷六引《延年》。 【組成】麥門冬6克(去心)人參3克橘皮3克生薑9克羚羊角屑3克 【用法】上五味藥,切。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
麥門冬飲2
麥門冬飲2 【來源】《古今醫統》卷四十四引《家抄》。 【組成】川芎當歸白芍葯生地黃黃柏知母麥門冬各3克五味子15粒桑白皮2.4克 【用法】上藥用水300毫升,加生薑1片
麥門冬飲子1
麥門冬飲子1 【來源】《宜明論方》卷一。 【組成】麥門冬60克(去心)栝樓實知母甘草(炙)生地黃人參葛根茯神各30克 【用法】上藥研末。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竹葉數片
麥門冬飲子2
麥門冬飲子2 【來源】《蘭室秘藏》卷中。 【異名】清肺飲子(《衛生寶鑒》卷十)。 【組成】黃耆3克麥門冬當歸身生地人參各1.5克五味子10個 【用法】上藥研粗末,都作一
麥門冬粥
麥門冬粥 【來源】《聖濟總錄》卷一九○。 【異名】門冬粥(《遵生八箋》卷十一)。 【組成】生麥門冬(去心,淨洗,切碎,研爛,絞取汁)60毫升白粳米(淨淘)60克薏苡仁(
蔓荊實湯
蔓荊實湯 【來源】《聖濟總錄》卷一○六。 【組成】蔓荊實(去皮)甘菊花羌活(去蘆頭)黃芩(去黑心)芎藭防風(去叉)各30克石膏90克甘草(炙,銼)15克 【用法】上八味,粗搗
蔓荊子散
蔓荊子散 【來源】《仁齋直指》卷二十一。 【組成】蔓荊子赤芍葯生地黃桑白皮甘菊花赤茯苓川升麻麥門冬(去心)木通前胡炙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藥銼散。每服9克,用水3
蔓荊子湯
蔓荊子湯 【來源】《蘭室秘藏》捲上。 【異名】人參補胃湯(《東垣試效方》卷五)、人參益胃湯(《醫方集解》)。 【組成】蔓荊子7.5克黃柏(酒拌炒四遍)白芍葯各9克炙甘草
蔓菁子散
蔓菁子散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九。 【組成】蔓菁子 【用法】搗為末。以豬脂調塗患處。 【主治】小兒頭禿不生發,苦癢。
茅根散
茅根散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八。 【組成】白茅根90克(銼)赤芍葯30克滑石60克木通60克(銼)子芩45克葵子60克亂髮灰45克 【用法】上藥搗粗羅為散。每服12克,以
茅根湯
茅根湯 【來源】《聖濟總錄》卷五十八。 【組成】茅根(銼)蘆根(銼)菝葜(細銼)各60克石膏(碎)45克烏梅(去核,炒)15克 【用法】上藥六味,粗搗篩。每服12克,用水220毫
茅花散
茅花散 【來源】《普濟方》卷三三一。 【組成】茅花1握(炒)棕樹皮10厘米嫩荷葉3張甘草節60克 【用法】上藥為細末。每次5克,空腹時用酒調服。 【主治】婦人血崩不止,
茅花湯
茅花湯 【來源】《外台秘要》卷二引《小品方》。 【組成】茅花一大把 【用法】上藥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即愈。如無茅花,取茅根代之亦可。 【主治】
沒乳丸
沒乳丸 【來源】《脈因證治》捲上。 【組成】乳香沒藥桃仁滑石木香檳榔 【用法】研末為丸。蘇木煎湯下。 【主治】瘀血
沒食子散
沒食子散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七。 【組成】沒食子15克黃連30克(去須,微炒)乾薑30克(炮裂,銼)白茯苓15克厚樸30克(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當歸30克(銼,
沒食子丸1
沒食子丸1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組成】沒食子地榆各15克黃柏(銼,蜜炒)60克黃連(銼,炒)45克酸石榴皮30克 【用法】上藥搗碎,羅為細末,以醋煮麵糊
沒食子丸2
沒食子丸2 【來源】《百一選方》卷六。 【組成】白朮白茯苓各9克沒食子2個(面裹,炮)訶子(濕紙裹,炮,取淨皮)6克 【用法】上藥和勻,用湯泡蒸餅或棗肉為丸,如小梧桐
沒藥除痛散
沒藥除痛散 【來源】《女科百問》捲上。 【組成】蓬莪茂(炮)30克當歸(焙)玄胡索五靈脂肉桂良姜(炒)蒲黃(炒)各23克甘草沒藥各15克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9克,溫酒調
沒藥降聖丹
沒藥降聖丹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八。 【異名】沒藥降靈丹(《古今醫統》卷七十九)。 【組成】自然銅(火鍛,醋淬十二次,研末,水飛,焙)川烏頭(生,去皮、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