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使用說明:此藥方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七味散
七味散 【來源】《備急干金要方》卷十五。 【組成】黃連60克龍骨赤石脂厚樸各15克烏梅肉15克甘草7.5克阿膠22克 【用法】上藥為細末。每服5克,小兒1克,日服二次,漿
七味聖神湯
七味聖神湯 【來源】《瘍醫大全》卷二十三。 【組成】全銀花120克清公英60克人參當歸甘草各30克大黃15克天花粉6克 【用法】水煎服。一劑即消,二劑全愈,潰者三劑 【
七物黃連湯
七物黃連湯 【來源】《備急干金要方》卷九。 【組成】黃連茯苓黃芩各9克.芍葯葛根各12克甘草15克小麥30克 【用法】上各嚼咀。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候冷,分二次
七物升麻丸
七物升麻丸 【來源】《政和本草》卷六引《本草圖經》。 【組成】升麻犀角黃芩樸消梔子大黃各60克豉2升(微熬) 【用法】上藥同搗散,蜜丸,如黍米大。四肢大熱,大便難
七仙丹
七仙丹 【來源】《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 【組成】何首烏(甜瓜瓣者,九蒸九曬)120克人參(去蘆)60克生地黃60克(酒洗)熟她黃60克(酒洗)麥門冬(去心)60克天門冬(去皮
七仙丸
七仙丸 【來源】《御藥院方》卷十。 【組成】菟絲子(酒浸,另研為末)150克蓯蓉(酒浸,去皮,炒,切,焙乾)30克巴戟(去心)30克車前子熟干地黃枸杞子各90克甘菊花(揀淨)
七鮮湯
七鮮湯 【來源】《繹囊撮要》。 【組成】鮮藿香4.5克鮮首烏4.5克鮮荷葉邊9克鮮生地15克鮮佩蘭葉4.5克鮮建蘭葉7辨鮮水梨21克(連皮) 【用法】上藥和勻,打汁濾清,用溫
七鮮育陰湯
七鮮育陰湯 【來源】《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鮮生地15克鮮石斛12克鮮茅根15克鮮稻穗2支鮮鴨梨汁鮮蔗汁各2瓤(沖)鮮枇杷葉(去毛,炒香)9克 【用法】前四味與枇杷
七香丸
七香丸 【來源】百一選方》卷二。 【組成】甘草(銼碎,炒)甘松(去土揀淨)縮砂仁丁香皮薑黃益智各30克香附子(按去毛淨)60克 【用法】上藥研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小
七星劍
七星劍 【來源】《外科正宗》卷二。 【組成】野菊(嫩頭)蒼耳頭豨薟草半枝蓮地丁草各9克麻黃3克草河車6克 【用法】上藥用好酒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去滓熱服。蓋被出
七星丸
七星丸 【來源】《中國外科學》引朱仁康經驗方。 【組成】水銀10克(或紅粉10克)大風子仁20克核桃仁20克 【用法】將三藥放入小石臼內(不碰鐵器),搗爛如泥,不見水銀為
七宣丸
七宣丸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組成】柴胡(去苗,洗)枳實(爁)木香訶藜勒皮各150克桃仁(去皮、尖,爁)甘草(爁)各180克大黃(面裹,煨)450克 【用法】上
七棗湯1
七棗湯1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組成】茴香(去土,炒)川烏(炮,去皮、臍)縮砂(取仁)各200克厚樸(去粗皮,姜制)500克益智(去皮)250克乾薑(炮)120克甘草
七棗湯2
七棗湯2 【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七。 【組成】附子1枚(以鹽水浸,再泡,如此凡七次,去皮、臍) 【用法】上藥銼散。用水250毫升,加生薑7片,大棗7個,煎至200
七珍散
七珍散 【來源】《普濟本事方》卷二。 【組成】人參(去蘆)白朮黃耆(蜜水塗炙)山芋白茯苓(去皮)粟米(微炒)甘草各30克 【用法】上藥研為細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
七正散
七正散 【來源】《醫方考》卷六。 【組成】車前子赤茯苓山梔仁生甘草梢木通萹蓄龍膽草 【用法】水煎服。 【主治】小兒痘瘡,小便秘澀者。
七汁飲
七汁飲 【來源】《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人乳梨汁竹瀝廣郁金汁甜醬油茄楠香汁解瘟草根 子(搗汁,其根下子形似麥冬,色白味甘,性涼質潤,滋養肺胃, 較麥冬為優
七制香附丸1
七制香附丸1 【來源】《醫學人門》卷八。 【組成】香附米420克 【用法】上藥分七份,一份同當歸60克,酒沒;一份同莪術60克,童便浸,一份同牡丹皮、艾葉各30克,米泔
七制香附丸2
七制香附丸2 【來源】《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 【組成】】香附(醋制)3.42干克生地生白芍當歸熟地各120克川芎120克艾炭60克白朮(麩炒)益母草各120克甘草30
七子散
七子散 【來源】《備急干金要方》卷二。 【組成】五味子牡荊子菟絲子車前子菥蓂子石斛薯蕷干地黃杜仲鹿茸遠志各10克附子蛇床子芎藭各7.5克山茱萸天雄人參茯苓黃耆牛膝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