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使用說明:此藥方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白虎青龍湯
白虎青龍湯 【來源】《白喉條辨》。 【組成】生石膏木通貝母(去心,杵)桑葉(生用)連翹牛蒡子(生用,杵)板藍根銀花蟬蛻(去足、翅)麥冬(去心)生地黃芩 【用法】上藥十二
白虎湯
白虎湯 【來源】《傷寒論》。 【組成】知母18克石膏30~45克(碎)甘草6克(炙)粳米18克 【用法】上四味,以水1升,煮米熟湯成,去滓。每次溫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功
白及散
白及散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二。 【組成】白及0.3克細辛0.3克防風0.3克(去蘆頭)柏子仁0.3克 【用法】上藥搗細羅為散。以乳汁調塗兒顱骨上,一日二次。 【主
白殭蠶丸
白殭蠶丸 【來源】《直指小兒方》卷二。 【組成】牛膽制南星6克白殭蠶(炒)地龍干五靈脂全蠍(焙)各3克 【用法】上為末,水煮生半夏糊丸,麻子大。每服5丸,薑湯下。 【
白降丹
白降丹 【來源】《醫宗金鑒》卷六十二。 【組成】硃砂雄黃各6克水銀30克硼砂15克火硝食鹽白礬皂礬各45克 【用法】先將朱、雄、硼三味研細,入鹽、礬、硝、皂、水銀共
白降雪散
白降雪散 【來源】《醫宗金鑒》卷六十六。 【組成】石膏(鍛)4.5克硼砂3克焰消膽礬各1.5克元明粉0.9克冰片0.6克 【用法】共研極細末。吹入喉內。 【主治】風熱上壅,咽
白金膏
白金膏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七。 【組成】桑根白皮90克柳白皮60克槐白皮60克蔥白1把(切)白芷30克當歸30克乳香30克黃丹390克羌活30克 【用法】上藥各細銼。用
白金丸1
白金丸1 【來源】《醫方考》卷五引《普濟本事方》。 【異名】郁礬丸(《世醫得效方》卷八)、郁金丸(《普濟方》卷一○○引《海上方》)、截癲丸(《青囊秘傳》)。 【組成
白金丸2
白金丸2 【來源】《外科全生集·新增馬氏試驗秘方》。 【組成】白礬(研細)川郁金(研細)各等分 【用法】上和勻,皂角汁為丸。 【功用】祛痰散結。 【主治】喉風,乳蛾
白敬宇眼藥
白敬宇眼藥 【來源】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珍珠(豆腐炙)15克麝香7.5克熊膽60克冰片486克硇砂3克爐甘石(鍛)495克石決明(鍛)300克海螵蛸(去殼)283.5克 【用法
白蘞丸
白蘞丸 【來源】《重訂嚴氏濟生方》。 【組成】鹿茸(醋蒸,焙)60克白蘞金毛狗脊(燎去毛)各30克 【用法】上為細末,用艾煎醋汁,打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
白龍散
白龍散 【來源】《證治準繩·類方》卷八。 【組成】白礬(枯)鉛丹龍骨各15克麝香3克 【用法】上研極細。先以棉杖子搌盡耳內膿水,每次用少許,分摻兩耳,一日二次。 【
白龍湯
白龍湯 【來源】《萬病回春》卷四。 【組成】桂枝白芍(酒炒)龍骨(鍛)牡蠣(鍛)甘草(炙)各9克 【用法】上銼一劑。加大棗2枚,水煎服。 【主治】男子失精,女子夢交,自
白螺丸
白螺丸 【來源】《丹溪心法》卷四。 【組成】螺螄殼(牆上年久者,燒)滑石(炒)蒼朮山梔香附南星各60克枳殼青皮木香半夏砂仁各15克 【用法】上為細末,生薑汁浸蒸餅為丸
白馬蹄散1
白馬蹄散1 【來源】《劉涓子鬼遺方》卷二。 【異名】馬蹄散(《千金翼方》卷二十)。 【組成】白馬蹄(燒令煙盡) 【用法】上搗篩。溫酒服3克,日三夜一. 【主治】打傷,
白馬蹄散2
白馬蹄散2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七。 【組成】白馬蹄90克(燒令煙盡)栗子黃30克(陰乾)桂心22克蒲黃30克龜殼60克(塗酥炙微黃) 【用法】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
白前湯
白前湯 【來源】《外台秘要》卷十引《深師方》。 【組成】白前6克紫菀半夏(洗)各9克大戟(切)3克 【用法】上四味,切。以水1升,漬之一宿,明旦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
白散
白散 【來源】《傷寒論》。 【異名】三物白散(《類證活人書》卷十五)、桔梗白散(《外台秘要》卷十) 【組成】桔梗22.5克巴豆7.5克(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貝母22.5克
白散子
白散子 【來源】《中藏經》。 【組成】白附子大香附子各15克(炒)黑牽牛60克(半生,半炒令熟)半夏7.5克(姜炙)大甘遂7.5克(以大麥炒,候麥黃赤色,去麥不用。須極慢火炒
白芍葯散
白芍葯散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九。 【組成】白芍葯30克牡蠣30克(燒為粉)熟干地黃30克桂心30克乾薑30克(炮裂,銼)鹿角膠30克(搗碎,炒令黃燥)烏賊魚骨30克黃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