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草藥大全,中草藥名稱大全,中藥名稱大全

中草藥大全,中草藥名稱大全,中藥名稱大全

使用說明:中草藥大全收集整理自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牡狗陰莖
牡狗陰莖 (《本經》) 【異名】狗精(《本經》),狗陰(《本草經集注》),黃狗腎(《飲片新參》),狗鞭(《中藥志》)。 【來源】為犬科動物狗雄性的外生殖器,動物形態詳"
牡蒿
牡蒿 (《別錄》) 【異名】蔚(《詩經》),牡荍(《毛詩傳》),齊頭蒿(《唐本草》),水辣菜(《救荒本草》),布菜、鐵菜子(《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土柴胡(《陸川本草》)
牡蒿根
牡蒿根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牡蒿的根,植物形態詳"牡蒿"條。 【性味】性溫,味苦微甘。 【功用主治】治風濕痺痛,寒濕浮腫。 【選方】1治風濕
牡荊
牡荊 【釋名】 黃荊、小荊、楚。 【氣味】 實:苦、溫、無毒。 葉:苦、寒、無毒。 根:甘、若、平、無毒。 莖:甘、平、無毒。 【主治】 1、白帶下。用牡荊子炒焦為
牡荊根
牡荊根 (《別錄》)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牡荊的根,植物形態詳"牡荊子"條。 【性味】苦辛,溫。 1《別錄》:"甘苦,平,無毒。" 2《綱目》:"苦微辛。" 【功用主
牡荊莖
牡荊莖 (《別錄》) 【異名】牡荊條(《安徽藥材》)。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牡荊的枝條,植物形態詳"牡荊子"條。 【功用主治】治感冒,風濕,喉痺,瘡腫,牙痛。 1《
牡荊瀝
牡荊瀝 (《本草拾遺》) 【異名】牡荊汁(《登真隱訣》)。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牡荊的莖汁。植物形態詳"牡荊子"條。 【製法】將新鮮荊木裁成尺餘長之小段,兩端架於
牡荊葉
牡荊葉 (《別錄》)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牡荊的葉片。植物形態詳"牡荊子"條。 【性味】辛苦,平。 1《別錄》:"味苦,平,無毒。" 2《綱目》:"苦,寒,無毒。"
牡荊子
牡荊子 (陶弘景) 【異名】小荊實(《本經》),牡荊實(《本草經集注》),夢子(《石藥爾雅》),荊條果(《藥材學》)。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牡荊的果實。 【植物形態】
牡蠣
【中藥名稱】牡蠣(《本經》) 【異名】蠣蛤(《本經》),古賁(楊孚《異物誌》),左顧牡蠣(《補缺肘後方》),牡蛤(《別錄》),蠣房、蠔莆(《本草圖經》),蠔殼(《浙江中
牡蠣肉
牡蠣肉 (《本草拾遺》) 【異名】蠣黃(《綱目》)。 【來源】為牡蠣科動物近江牡蠣等的肉。動物形態詳"牡蠣"條。 【化學成分】近江牡蠣與大連灣牡蠣肉含糖元63.55%,牛
牡鼠糞
牡鼠糞 (《別錄》) 【異名】鼠矢(《本草經集注》),兩頭尖(陶弘景),雄鼠糞(《日華子本草》),豭鼠糞(《類證活人書》)。 【來源】為鼠科動物雄性褐家鼠等的乾燥糞便。
木半夏
木半夏 (《本草拾遺》) 【異名】四月子、野櫻桃(《綱目》)。 【來源】為胡頹子科植物木半夏的果實。 【植物形態】木半夏,又名:棗皮樹、駱駝花、多花胡頹子。 落葉灌
木半夏根
木半夏根 (《四川中藥志》) 【異名】牛奶子根(《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胡頹子科植物木半夏的根或根皮。植物形態詳"木半夏"條。 【採集】9~10月採挖,曬乾。 本
木本胡枝子皮
木本胡枝子皮 (《福建民間草藥》) 【來源】為豆種植物綠葉胡枝子的莖皮。植物形態詳"血人參"條。 【功用主治】《福建民間草藥》:"治因受雨淋,四肢骨節炎腫作痛,和
木本胡枝子葉
木本胡枝子葉 (《福建民間草藥》) 【來源】為豆科植物綠葉胡枝子的葉。植物形態詳"血人參"條。 【功用主治】《福建民間草藥》:"治癰疽發背,搗爛外敷。"
木鱉根
木鱉根 (《廣西中草藥》)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木鱉子的塊狀根。植物形態詳"木鱉子"條。 【性味】苦微甘,寒。 【功用主治】消炎解毒,消腫止痛。 【選方】治痔瘡療毒
木鱉子
【中文名】木鱉子(《開寶本草》) 【類別】種子類 【異名】木蟹(《開寶本草》),土木鱉(《醫宗金鑒》),殼木鱉(《藥材資料彙編》),漏苓子(《中藥志》),地桐子、籐桐
木豆
木豆 (《中藥鑒定參考資料》) 【異名】豆蓉(《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觀音豆(《泉州本草》),樹豆(《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豆科植物木豆的種子。 【植物
木豆葉
木豆葉 (《陸川本草》) 【來源】豆科植物木豆的葉片,植物形態詳"木豆"條。 【採集】隨時可采。 【性味】平,淡。有小毒。 【功用主治】解痘毒,消炎腫。治小兒水痘,
中草藥大全,中草藥名稱大全,中藥名稱大全

中草藥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草藥名稱大全,中藥名稱大全,常用中藥大全,中藥名大全,中藥大全黃芪,中藥大全及功效,婦科中藥大全,泡腳用的中草藥,壯陽的中草藥,中草藥價格,中草藥功效查詢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