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草藥大全,中草藥名稱大全,中藥名稱大全

中草藥大全,中草藥名稱大全,中藥名稱大全

使用說明:中草藥大全收集整理自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龍眼
龍眼(桂圓) 【來源及植物形態】見"龍眼肉"。 【性味】甘、平溫、無毒。 【歸經】入心、脾、胃。 【功效】補心脾,益氣血,健脾胃,養肌肉。 【主治】思慮傷脾,頭昏
龍眼根
龍眼根 (《泉州本草》) 【來源】為無患子科植物龍眼的根或根皮的韌皮部。植物形態詳"龍眼肉"條。 【性味】《泉州本草》:"苦澀。" 【功用主治】治絲蟲病,白帶。 【用
龍眼核
龍眼核 (《滇南本草圖說》) 【異名】桂圓核仁(《綱目拾遺》)。 【來源】為無患子科植物龍眼的種子。植物形態詳"龍眼肉"條。 【化學成分】核含肥皂草素及脂肪。 【性味
龍眼花
龍眼花 (《泉州本草》) 【來源】無患子科植物龍眼的花蕾,植物形態詳"龍眼肉"條。 【功用主治】《泉州本草》:"諸種淋症,龍眼花煎湯服;下消、小便如豆腐,龍眼花一
龍眼殼
龍眼殼 (《滇南本草圖說》) 【來源】為無患於科植物龍眼的果皮。植物形態詳"龍眼肉"條。 【性味】《本草再新》:"味甘,性溫,無毒。" 【歸經】《本草再新》:"入肺經
龍眼肉
龍眼肉 (《開寶本草》·《本經》原作龍眼) 【異名】益智(《本經》),蜜脾(《綱目》),龍眼干(《泉州本草》)。 【來源】為無患子科植物龍眼的假種皮。 【植物形態】龍
龍眼樹皮
龍眼樹皮 (《嶺南採藥錄》) 【來源】為無患子科植物龍眼樹皮的韌皮部。植物形態詳"龍眼肉"條。 【功用主治】治疳積,疔瘡。 1《嶺南採藥錄》:"能殺蟲,可洗疳瘡。"
龍眼葉
龍眼葉 (《滇南本草圖說》) 【來源】為無患子科植物龍眼的葉或嫩芽。植物形態詳"龍眼肉"條。 【採集】全年可采。 【化學成分】葉含谷甾醇、豆甾醇、豆甾醇葡萄糖甙,
龍珠
龍珠 (《藥論性》) 【異名】赤珠(《藥性淪》),紅珠草(《福建民間草藥》)。 【來源】為茄科植物龍珠的全草。 【植物形態】龍珠 多年生草本,無毛或幾乎無毛,高90厘米
龍珠根
龍珠根 (《福建民間草藥》) 【來源】茄科植物龍珠的根莖,植物形態詳"龍珠"條。 【功用主治】《福建民間草藥》:"治痢疾,龍珠根一兩,洗淨,酌加水煎。赤痢調白糖,
龍珠果
龍珠果 (《南寧市藥物誌》) 【異名】龍吞珠、龍鬚果、風雨花(《南寧市藥物誌》),龍爪珠、毛蛉兒(《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西番蓮科植物龍珠果的全株或果。 【
龍珠子
龍珠子 (《本草拾遺》) 【來源】為茄科植物龍珠的果實。植物形態詳"龍珠"條。 【性味】《綱目》:"苦,寒,無毒。" 【功用主治】《本草拾遺》:"主疔腫。" 【用法與用
窿緣桉葉
窿緣桉葉 (《廣西中藥志》) 【來源】為桃金娘科植物窿緣桉的葉。 【植物形態】窿緣桉,又名:小葉桉、風吹柳。 喬木。樹皮灰褐色,粗糙而有裂紋,常呈片狀脫落。葉狹
蔞蒿
蔞蒿 (《食療本草》) 【異名】蔞(《詩經》),購、蔏蔞(《爾雅》)。 【來源】為菊科植物蔞蒿的全草。 【植物形態】蔞蒿 多年生草本,高約2米。葉有柄,互生,羽狀深裂
蔞油
蔞油 (《綱目拾遺》) 【異名】蔞葉油(《綱目拾遺》)。 【來源】為胡椒科植物蒟醬之葉經蒸餾而得的芳香油。植物形態詳"蒟醬"條。 【功用主治】《綱目拾遺》:"治手足紅
螻蛄
螻蛄 (《本經》) 【異名】梧鼠(《荀子》),螻蟈(《呂氏春秋》),螜、天螻(《爾雅》),蟪蛄(《本經》),螻窒、蟓蛉、杜狗、蛞螻(《方言》),炙鼠、津姑、螻蜮(《廣雅》
漏斗菜
漏斗菜 (《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異名】血見愁(《東北藥植志》)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小花耬斗菜或尖萼耬斗菜的帶根全草。 【植物形態】1小花耬斗菜 多年生草本,
漏籃子
漏籃子 (《綱目》) 【異名】木鱉子(《雷公炮炙論》),虎掌(《日華子本草》),漏籃(《彰明附子記》)。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子根的瑣細者。鎮物形態詳"川烏頭"條。
漏蘆
漏蘆 (《本經》) 【異名】野蘭(《本經》),鬼油麻(《日華子本草》),獨花山牛蒡、和尚頭花。 【來源】為菊科植物祁州漏蘆或禹州漏蘆的根。 【植物形態】1祁州漏蘆,
露兜竻花
露兜竻花 (《南寧市藥物誌》) 【異名】路頭花(《南寧市藥物誌》)。 【來源】為霹兜樹科植物露兜樹的花。植物形態詳"櫓罟子"條。 【採集】夏季采收,曬乾。 【化學成分
中草藥大全,中草藥名稱大全,中藥名稱大全

中草藥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草藥名稱大全,中藥名稱大全,常用中藥大全,中藥名大全,中藥大全黃芪,中藥大全及功效,婦科中藥大全,泡腳用的中草藥,壯陽的中草藥,中草藥價格,中草藥功效查詢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