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醫藥方大全 - 飲子

飲子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飲子

使用說明:藥方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清涼飲子
清涼飲子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組成】當歸(去蘆,酒浸)甘草(炙)大黃(蒸、焙)赤芍葯各等分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3克,用水250毫升,煎至175毫升,
驅風散熱飲子
驅風散熱飲子 【來源】《審視瑤函》卷三。 【組成】連翹牛蒡子(炒,研)羌活蘇薄荷大黃(酒浸)赤芍葯防風當歸尾山梔仁川芎各等分甘草少許 【用法】上藥研粗末,以白水40
驅瘧飲子
驅瘧飲子 【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六。 【組成】前胡柴胡各120克桂心桔梗厚樸(姜制)半夏(湯洗去滑)各90克黃耆乾薑(炮)甘草各60克 【用法】上藥銼散。每服12克
驅痰飲子
驅痰飲子 【來源】《普濟方》卷一六七。 【組成】天南星10片(湯浸七次)半夏(湯洗七次)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各30克赤茯苓草果(去殼,切碎)各15克 【用法】上六味,哎咀
人參飲子
人參飲子 【來源】《蘭室秘藏》卷中。 【組成】麥門冬0.6克人參(去蘆)當歸身各0.9克黃耆白芍葯甘草各3克五味子5個 【用法】上藥研為粗末,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
三豆飲子
三豆飲子 【來源】《傷寒總病論》卷四。 【組成】赤小豆黑豆綠豆各270克甘草30克 【用法】上件淘淨,以水1.6升煮熟。分7份,逐日空腹時,任性食豆飲汁。永不發。 【主
三和飲子
三和飲子 【來源】《幼幼新書》卷二十六引張氏。 【組成】紫團人參105克甘草(炙)45克綿黃耆(酒浸一宿)150克 【用法】上藥入木臼內,用木杵搗散。每用9克,加生薑3
散熱飲子
散熱飲子 【來源】《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下。 【組成】防風羌活黃芩黃連各30克 【用法】上藥共銼為末。每次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食後溫服。 【功用】
升麻飲子1
升麻飲子1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十九。 【組成】山梔子仁防風(去蘆頭)甘草(炙)大黃連翹升麻各等分 【用法】上藥哎咀。每服6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
升麻飲子2
升麻飲子2 【來源】《醫方類聚》卷二四九引《保童秘要》。 【組成】升麻0.3克黃芩0.3克梔仁0.3克通草0.3克犀角0.15克大黃0.15克樸消0.9克(湯成下) 【用法】水煎,分三
生地黃飲子1
生地黃飲子1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二十。 【異名】生地黃湯(《聖濟總錄》卷九)。 【組成】生地黃汁250毫升竹瀝250毫升荊瀝250毫升防風15克(去蘆、頭)附子15克(炮
生地黃飲子2
生地黃飲子2 【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 【組成】人參黃耆生地熟地金石斛天冬麥冬枳殼枇杷葉澤瀉各3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生精補血,潤燥止渴
石韋飲子
石韋飲子 【來源】《雞峰普濟方》卷十。 【組成】石韋(湯浸,刷皮)瞿麥木通各30克陳橘皮茯苓芍葯桑白皮人參黃芩各22克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加生
瘦胎飲子
瘦胎飲子 【來源】《朱氏集驗方》卷十。 【異名】福胎飲(《本草綱目》卷十四)。 【組成】香附子(炒)120克縮砂(炒)90克甘草(炙)30克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6克,米湯
疏鑿飲子
疏鑿飲子 【來源】《重訂嚴氏濟生方》。 【組成】澤瀉12克赤小豆(炒)15克商陸6克羌活(去蘆)9克大腹皮15克椒目9克木通12克秦艽(去蘆)9克檳榔9克茯苓皮30克 【用法】上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