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草藥大全 - 丁香

丁香中草藥大全,中草藥查詢丁香

使用說明:中草藥大全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白丁香
白丁香 (《滇南本草》) 【異名】雀蘇(《雷公炮炙論》),雄雀矢(《別錄》),青丹(《本草拾遺》),麻雀糞(《滇南本草》),雄家雀糞(《黑龍江中藥》)。 【來源】為文鳥科
丁香
丁香 (《藥性論》) 【別名】丁子香(《齊民要術》),支解香、雄丁香(《本草蒙筌》),公丁香(《本草原始》)。 【來源】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 【植物形態】丁香 常
丁香根
丁香根 (《開寶本草》) 【植物形態】桃金娘科植物丁香,詳"丁香"條。 【性味】《綱目》:"辛,熱,有毒。" 【功用主治】《開寶本草》:"療風熱毒腫。" 【用法與用量】
丁香露
丁香露 (《綱目拾遺》) 【來源】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乾燥花蕾的蒸餾液。植物形態參見"丁香"條。 【性味】氣烈,味微辛。 【功用主治】治寒澼,胃痛。 【用法與用量】內
丁香樹皮
丁香樹皮 (《海藥本草》) 【別名】丁皮(《綱目》),丁香皮(《本草求原》)。 【植物形態】桃金娘科植物丁香,詳"丁香"條。 【性味】《綱目》:"辛,溫,無毒。" 【功用
丁香油
丁香油 (《藥性考》) 【來源】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乾燥花蕾(丁香)經蒸餾所得的揮發油(古代則多為母丁香所搾出之油)。植物形態見"丁香"。 【藥材】為淡黃或無色得澄
丁香枝
丁香枝 (《綱目》) 【植物形態】桃金娘科植物丁香,詳"丁香"條。 【功用主治】《綱目》:"治一切冷氣,心腹脹滿,噁心,洩瀉虛滑,水谷不消。" 【用法與用量】內服:
毛野丁香葉
毛野丁香葉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異名】石楠葉(《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毛野丁香的葉。 【植物形態】毛野丁香 小灌木,高約30厘米,揉之有
母丁香
母丁香 (《雷公炮炙論》) 【異名】雞舌香(《抱朴子》),亭炅獨生(《酉陽雜俎)),雌丁香(《本草蒙筌》)。 【來源】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果實。植物形態詳"丁香"條。 【
水丁香
水丁香 (《福建民間草藥》) 【異名】丁子蓼、紅豇豆、喇叭草(《中國藥植志》),水冬瓜(《福建民間草藥》),水苴仔、水黃麻(《閩南民間草藥》),水楊柳(《四川中藥志》
小丁香
小丁香 (《雲南中草藥》) 【異名】小萬年青、藍花地丁(《雲南中草藥
野丁香1
野丁香1 (《西藏常用中草藥》) 【異名】歷細(藏名)。 【來源】為木犀科植物花葉丁香的花蕾。 【植物形態】花葉丁香 落葉灌木,全株光滑無毛。葉對生,卵形,長1.5~3.
野丁香2
野丁香2 (《紅河中草藥》) 【異名】灑瓶花、丁香花。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桂丁香的花、果。 【植物形態】桂丁香,又名:中型滇丁香。 多年生灌木。莖直立,高2~4米
野丁香根
野丁香根 (《紅河中草藥》)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桂丁香的根。植物形態詳"野丁香"條。 【採集】全年可采。 【性味】澀微苦,涼。 【功用主治】活血調經,消炎止痛。
羽葉丁香
羽葉丁香 (《寧夏中草藥手冊》) 【異名】山沉香(《寧夏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木犀科植物羽葉丁香的根或枝幹。 【植物形態】羽葉丁香 直立灌木,高可達3~4米。樹
1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