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知識大全 - 普及學生奶不能因噎廢食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健康飲食

普及學生奶不能因噎廢食

●「奶中毒事件」的起因

2000年11月,由農業部、中宣部、原國家計委、教育部、財政部、衛生部等部委聯合部署實施的國家工程學生飲用奶計劃正式啟動。時隔3年,學生奶已經由最初的京、津、滬、穗、沈五大城市,拓展到全國22個盛自治區的省會城市和部分重點城市。中國醫科大學對瀋陽市600名小學生飲用學生奶的對比試驗結果表明,飲用學生奶的學生身體增高值,較不飲奶的學生分別增高0.72厘米(7歲組)和0.64厘米(9歲組),體重增加值分別比對照組高0.5公斤以上。但是去年以來,我國一些城市相繼發生了學生「奶中毒事件」,給學生飲用奶的普及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有關專家認為,所謂學生奶中毒,除了由豆奶中添加的豆漿加工不到位,而引起部分學生發生胃腸道反應的個別情況以外,主要是由於部分學生對乳糖不耐受引發的,不能稱其為中毒。

●何謂「乳糖不耐受症」

所謂乳糖不耐受症,是指部分人飲奶後出現腹脹,甚至嘔吐、腹瀉的現象。更確切地說,應稱為「乳糖不消化症」。牛奶中的乳糖是一種雙糖,分子較大,不能在腸壁吸收,需在小腸中消化成較小的葡萄糖和半乳糖,才能透過腸壁吸收入血。當小腸中乳糖酶過少時,乳糖只好停留在大腸內,經過發酵,就會出現脹氣、腹痛、腹瀉等現象。由於在我國傳統的飲食結構中,日常食用牛奶及奶製品較少,因而部分人體內乳糖酶缺乏,所以喝牛奶後容易出現乳糖不耐受症狀。中國營養學會楊月欣教授等經研究證實,在我國3~5歲、7~8歲、11~13歲三個年齡組的北方城市兒童(如北京、哈爾濱)中,乳糖不耐受症的發生率分別是13.95%、45.5%和43.8%,南方城市的兒童(如上海、廣州)則為10.5%、21.2%和17.4%,其中體內乳糖酶活性下降或消失的兒童集中在7~8歲。在我國青少年中,多數患者為後天減退型乳糖不耐受症。一次性飲奶過多或空腹喝奶,有可能誘發乳糖不耐受症。

●乳糖不耐受症可以克服

克服乳糖不耐受症是順利實施學生飲用奶計劃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專家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講究科學,合理飲用。

不空腹喝奶。因為牛奶是含蛋白質豐富的食品,如果空腹飲用,部分蛋白質會被迫轉化為熱能,而起不到增補蛋白質的作用,還會加重乳糖不耐受症狀。所以,在喝牛奶之前,應吃些餅乾、麵包、饅頭等食品,既能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又能減輕乳糖不耐受反應。

飲用加糖奶。在牛奶中稍加些糖,能避免牛奶中的蛋白質轉化成熱量。

飲奶要適量。剛開始飲奶不要一次喝太多,應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每日的飲用量。兒童飲用牛奶每次以不超100毫升為宜,一份學生奶可以分2~3次飲完。

妥善保存。不要將煮好的牛奶在保溫瓶里長時間存放後再喝;已開封的牛奶應放置於避光處,以免維生素A和C破壞和損失。

(二)進行檢測,採取措施。採取氫氣測定法,對在校學生進行乳糖不耐受症的集中測試,瞭解多少乳糖攝取量會讓學生出現乳糖不耐受症,從而找出適合個體的最佳飲用方式和用量。對於無法調整的嚴重的乳糖不耐受症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乳糖酵素,幫助乳糖在體內分解,或改喝酸奶、低乳糖奶。

(三)特殊人群不宜飲用牛奶。牛奶雖是一種營養佳品,但以下特殊人群應慎飲牛奶:如對牛奶過敏、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胃次全切除術後、潰瘍性結腸炎、膽囊炎、胰腺炎、腸道易激綜合征等患者。

總之,因乳糖不耐受症而誘發的學生飲奶不適現象比較多發,是長期以來我國食用牛奶及奶製品較少的表現。我們要相信科學,走出誤區,對學生奶不僅不能叫停,還應加速推廣,全面普及。 (劉國信)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health_3.php?id=5279&s=1201018289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