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民間偏方大全 - 從脾論治中醫之痺病後期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從脾論治中醫之痺病後期,偏方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從脾論治中醫之痺病後期

從脾論治中醫之痺病後期 其他 中醫常識 中晚期類風濕性關節炎,即中醫之痺病後期,患者多為一派虛象,對西藥難以耐受,而配合中醫中藥,往往能相輔相成。經對臨床積累的500例病例資料的分析和總結,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醫院中醫科主任趙玉松教授等人提出:脾虛失健、氣血化生不足為痺病後期的主要病機,故治療中應提倡健脾益氣。
趙玉松教授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對中晚期類風濕性關節炎做出6種辨證分型,即:脾虛血少,肝腎不足型;痰濕困脾,健運失職型;脾失運化,氣弱血瘀型;氣虛血少,臟器失養型;衛氣不足,熱毒偏盛型;肝郁犯脾,心神失養型。其病機均為久病傷脾,脾氣不足而致他症叢生。治療應以健脾益氣為主,選用參苓白朮散為基礎方,分別輔以補益肝腎、燥濕化痰、活血化瘀、滋陰潤燥、清熱解毒、舒肝解郁藥物。
經過1~3個月的調理,所收治的患者均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其中以健脾益氣、解郁安神及健脾益氣、滋陰潤燥治療組的病例顯效最為迅速,約3~5劑即可。而健脾益氣、燥濕化痰和健脾益氣、清熱解毒治則對反覆浮腫和感染的患者,療效較西藥為好。健脾益氣、補益肝腎和健脾益氣、活血化瘀治療組雖起效緩慢,但臨床療效最為穩定。
有關專家評價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受風寒濕邪所致,因濕邪頑固難祛,故使病久而難愈。脾為後天之本,喜燥惡濕,故痺病多累及脾。脾失健運,則氣血化生乏源,五臟六腑難得滋養,四肢百骸失於潤澤。從脾入手論治,以健脾方為基礎,方選參苓白朮散,並酌情加減方藥,則在臨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pianfang_3.php?id=4915&s=1217500143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